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14章 忠良蒙冤,風聲鶴唳 (第1/1頁)

木落寒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暮春時節,咸陽城外草長鶯飛,宮牆內卻是陰雲密佈。自白起被賜劍自盡後,舊部之人如孤雁失群,再無倚靠。范雎窺得秦昭襄王心中疑忌,乘機網羅親信,開始清理白起一系。自此,咸陽城內謗言四起,滿城風聲鶴唳。

張述站在廊下,抬眼望向天際,陰雲翻滾,寒風掠過簷下銅鈴,發出低沉的嗚咽之聲。他一襲青袍,腰間懸著玉佩,神色卻幾分凝重,幾分無奈。他身旁的小吏匆匆而來,低聲道:“張大夫,範相近日頒下令諭,白大將軍舊部多遭貶謫,君上亦不聞奏請,恐禍及您身。”張述微微頷首,語氣淡然:“時勢如潮,當隨流而行,然須立於潮頭,方不為浪所覆。”

翌日,朝堂之上,范雎著大裘,眉目飛揚,口中引經據典,指摘白起舊部罪狀。秦昭襄王端坐高位,目光冷然,似陷沉思。張述立於班列末端,垂首靜立,不發一言。他心知此時多言無益,唯有明哲保身,才能伺機而動。然而,看著昔日同袍一一跪伏堂下,聽著他們遭流放、貶斥的旨令,他心中如刀絞般痛楚。

夜晚,張述獨自歸府,書案上的燈火搖曳,映照他緊鎖的眉頭。他展卷鋪紙,卻遲遲未動筆,耳邊彷彿迴響起白起臨終前的叮囑:“國事如棋局,然將死之人,不再論輸贏,只望吾一系,不為權臣所戮。”張述思緒如潮,提筆疾書,將秦國兵將分佈與戰事分析逐一詳列。他深知,若要改變局勢,須有一場事關存亡的大戰,而這場戰役必是范雎之敗的。

邯鄲之戰的戰報不斷傳回,前線將領鄭安平頻頻失策,軍心渙散。城外糧草難繼,城內士卒怨聲載道。然而范雎為固權柄,對鄭安平的失策視若無睹,只派遣一名親信校尉前往督戰。張述從密探處得知此事後,面露冷笑,喃喃道:“利令智昏,此等決策,何以支撐我秦國大業!”

是夜,張述邀幾位舊友至府中密議。月光如水灑在庭院,青竹影動,似隨風搖曳的劍光。他目光灼灼,望著幾人說道:“昔日白將軍以身殉國,吾輩不能讓其餘蔭付諸東流。邯鄲事關秦國興衰,若無智將輔佐,恐貽禍無窮。範相之計,愚而妄矣!”舊友中有人頗為忌憚,低聲勸道:“張兄,範相權勢滔天,稍有不慎,便是禍及全家之禍。”張述卻淡然一笑:“逆水行舟,唯有破浪而行,方能存活。範相雖盛,終究不過曇花一現。”

幾日後,張述以書信秘呈昭襄王,直陳邯鄲戰事之危,且言鄭安平無能,需速派能臣強將接管戰局。信中辭鋒犀利,處處暗指范雎決策失當。然而,此信送出後卻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

數月間,咸陽城內愈發肅殺,白起舊部多被調離關中,或派往偏遠之地監守邊關。張述被貶為一介策士,不再參與軍中要事,只能暗中聯絡舊日同袍,彼此互通訊息。然而,每當他走入庭院,看著滿天星斗,思緒卻難以平靜。他心中清楚,這場風暴尚未結束,終有一天會席捲整個秦國。

邯鄲前線,鄭安平接連敗北,秦軍士氣跌至谷底,魏趙兩國則趁機聯合反擊,局勢愈發緊張。訊息傳至咸陽,群臣開始對范雎多有非議,昭襄王亦有所動搖。然而范雎卻不以為然,反而派遣更多親信安插前線,企圖壓制異己,穩固其在朝中的地位。

張述察覺到這股暗流正在湧動,他深知范雎的手段,但更明白民心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他決定靜觀其變,等待范雎的下一步失策。

一日,風雨驟起,咸陽城大街小巷人跡罕至,張述站在窗前,聽著雨聲滴落,思緒千迴百轉。他喃喃自語:“國若無良將,則如無頭之蛇;若無賢相,則如無舵之舟。范雎之舉,終究會令朝堂傾頹。吾雖一介凡人,然於此局中,當盡己力以挽狂瀾。”

他轉身點燃書案上的燭火,伏案疾書,將對局勢的分析寫成密函,分送給幾位白起舊部中尚存權勢之人。這些信函宛如星星之火,雖微弱卻潛藏著燎原之勢。張述知道,這場風波終將推至巔峰,而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等待時機,為後來的變局鋪就一條道路。

窗外,風雨愈發急驟,天地間彷彿一片迷濛。張述負手而立,身影挺拔如松。他的眼中閃過一抹堅毅之色,似一道穿透雲層的雷光,雖短暫卻無比熾烈。

正如夜雨之後,必有黎明降臨。這場權謀與忠誠的較量,亦將迎來光明與希望的一刻。

:()秦風烈:謀士沉浮錄

《秦風烈:謀士沉浮錄》 第214章 忠良蒙冤,風聲鶴唳(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