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水中魚 (第1/3頁)
夏夜觀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陶三家的小兒子大名陶大壯。
往上數兩個兄長,名叫陶金陶銀。不論他們是否滿足了自家阿爺求財發跡的樸素願望,反正到他這兒,就剩下大壯了。
小的時候陶大壯的阿孃哄他,等生了老四老五,就隨他起名。不成想多年過去了,二壯和三壯還不曾來到世上。
陶大壯幹完一天的活計,提溜著一條鮮魚回家去。
仲夏時節,魚不好存,家中做飯都是定好了量。要是阿孃已經做了飯,這條魚還得養在水盆裡兩天,待家裡人最齊的時候一塊殺。
陶大壯走進院子的時候,灶屋裡正升起嫋嫋的炊煙。
果不其然,阿孃給他指了指外頭的水缸,他就鬆了草繩,讓那條滑溜溜的魚自由落體。
魚一墜入水缸,來到了自己的領域,即刻搖曳著尾巴游動起來。咕嚕咕嚕的,還冒了幾個無聲的泡。
陶大壯盯著它看了一會兒。
不知怎的,他竟然感覺到一絲窒息。
陶大壯莫名失笑,看個魚而已,況且他是會泅水的,又如何會窒息呢?
陶大壯閉了閉眼,周身泛起一圈泡沫。
-
金斗觀二人組跟著小徐的風燈下山。
天色漸漸暗下去,幾人走路都得仔細,免得一不留神行差踏錯。金斗山下北面,數十里外的河岸邊,卻是燈火通明。
這條河的名字起得很是隨性。城內統共三條支流,它獨在中間,所以叫做中河。
雖是齊名,它跟隔壁另兩條河相比。寬幅要窄得多。別說碼頭運送貨物的、挖沙的船隻大舫,就是烏篷也只能並排行駛三四艘,屬實是條水上小道。
不過正因它窄,不是主幹道,周遭的人家紛紛臨水而居。有些坊子做主開渠,引了水去自家裡巷門口,例如元黎之前去過的玉塘橋。
中河穿城而過,流經城中數個大坊上千住戶。
至於城外就更簡單了。
臨近村落的人家,農忙時種田,農閒時順水而下去打漁。
不必等待汛期,也無需集結船隊,就跟上山的樵夫一樣自由來去。水性好點的,稍有經驗的,自家划船或者借個舢板,多少能收穫點水產回來,補貼家用。
陶家村就是如此。
陶家村的人,十之八九家裡頭都有個姓陶的,同一個姓氏結成的村落,哪怕不是毫無爭執,至少在有大事時一致對外。東頭有了好買賣,隔幾天就能傳到西頭去,村民結伴幫扶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村裡有的是一把力氣的兒郎,又有會些技藝的匠人,陶家村的魚獲從來都比鄰近的幾個村子更豐更好,腰包裡的銅板多了,打漁這件活計也變得紅火。
陶家村的里正四十餘歲,原是個身姿提拔的漢子。
此刻望著眼前的火光,他從頭到腳忍不住佝僂起來。
前些日子,村中的兩個打漁好手先後失足,意外身歿。他身為里正,內要安撫村民,外要幫忙操辦後事。
兩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家,其中一個家中還有親兄弟,能幫忙著照料一二。另一個只餘老父和兩個小兒,竟一個青壯都不剩。
只可惜,連日的操勞並沒有給他帶來好訊息。
昨兒一早,天都沒亮,陶三家的大壯披頭散髮地跑來,信誓旦旦稱夢見了故去的同鄉。
對方不僅在水裡衝他招手,還直徑把他拽入水裡,讓他不得脫身。
陶大壯大駭之下,連夜敲響了里正的門。
里正本以為是這小子得了癔症,胡言亂語,沒將其放在心上。可陶大壯不信邪,硬賴著在里正家睡了一夜。
這回不僅又夢見了對方,渾身連帶著里正家的床褥子,都被澆得溼漉漉的,一屋人驚懼不已。
里正再如何也想不明白,這裡頭還有鬼神之事。
現下村裡頭人心惶惶,誰也不敢下水。但魚可以不打,人總得吃飯。家中做飯的人不敢去打水,那誰去呢?
陶大壯繼續做著落水的夢。
大夥兒都覺著,這事兒不能這麼下去了。
於是里正前腳結束了喪儀,後腳就找上了府衙,捧著錢鈔來官方尋求解法。
盧太守亦是個妙人,縱然心裡存著畏懼,也淡去不少。
特別是他歷經這幾遭,都足以讓他寫點經驗之談,留傳給後來者了。
盧太守有條不紊地安排下去。
拿出官府登記的籍冊,城內數個廟宇道宮,平日裡來府衙打秋風的
《[聊齋]開局繼承一座道觀》 25.水中魚(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