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1章 爭鬥開始 (第1/3頁)

坐在車裡喝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齊朝堂之上,風雲變幻,暗流湧動。這日,三皇子朱蓉入朝履職,引得眾人側目。此時,大皇子朱熠主管戶部。說來也巧,原戶部尚書因年事已高,日前已向宣帝遞上辭呈告老還鄉,宣帝體恤其多年辛勞,很快便批准了這一請求。新的戶部尚書人選已然確定,正是那出身書香門第、才華橫溢的林如海。林如海剛剛走馬上任,便一頭撞進了皇子參政的複雜局勢之中。

大皇子朱熠,乃是淑妃所出。淑妃,貴為鎮國公府的嫡女,雖因某些緣故如今被禁足於後宮之中,但她的妃位依舊保留,在宮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力。開國以來,諸多勳貴家族與鎮國公府淵源頗深,這些開國一脈的勳貴們,基本都對大皇子表示支援。加之大皇子平日在朝中展現出的沉穩大氣,不少大臣認為他頗具儲君之風範,如今朝堂之上,立大皇子為儲君的呼聲甚高。

再看二皇子朱珩,他任職於吏部,生母乃是貴妃。貴妃出身成國公府,雖說成國公遠在江南,可江南一帶的官員,大多念著成國公府的情分,紛紛支援二皇子。不僅如此,二皇子平日裡待人謙和寬厚,禮賢下士,在文官群體中留下了極好的口碑,眾多飽讀詩書的文官都對他讚賞有加,心甘情願地為他搖旗吶喊。

而三皇子朱蓉,被委以兵部重任,他的母親是徐妃。徐妃的母家乃是英國公府,英國公在成祖一脈的勳貴中,威望極高,堪稱領軍人物。在英國公的號召之下,成祖一脈的勳貴們紛紛站在了三皇子這邊,為他在朝堂上撐起了一片天。

隨著三位皇子逐漸深入朝堂事務,朝堂上的局勢愈發微妙。除了六部的大佬們、內閣的官員以及五軍都督府的幾位國公爺保持著相對中立的姿態外,其餘官員們漸漸開始按捺不住,紛紛選邊站隊。一時間,朝堂上形成了三股勢力,彼此之間涇渭分明。每日的朝會,不再是往日那般有條不紊地商議國政,反而變成了三派之間激烈的爭吵場所。各方為了自己支援的皇子,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之聲此起彼伏,使得朝堂之上的氣氛變得緊張而壓抑

自三位皇子入朝、官員紛紛站隊後,朝堂徹底淪為沒有硝煙的戰場。

一日朝會,議題關乎江南水患賑災款項。大皇子朱熠率先發言,提出由戶部撥出專款,直接發放至受災百姓手中,以解燃眉之急。他的支持者們紛紛附和,強調此舉能確保資金快速到位,幫助百姓儘快恢復生產生活。

二皇子朱珩卻眉頭微皺,起身反駁道:“大皇子所言雖好,但直接撥款恐有貪腐之虞。江南官場錯綜複雜,我認為應先派遣吏部官員前去核查災情,制定詳細的賑災方案,再行撥款,如此方能確保每一文錢都用在刀刃上。”

此言一出,吏部官員們連聲贊同,他們覺得二皇子思慮周全,文官們也紛紛點頭,誇讚其謹慎務實。

三皇子朱蓉冷哼一聲,不屑道:“都什麼時候了,還在這慢悠悠地核查。水患當前,百姓受苦,兵部願派出精壯士兵協助救災,同時沿途監督款項運輸,既能保障速度,又可防止貪腐。”英國公府出身的將領們立刻響應,成祖一脈勳貴也大聲叫好,力挺三皇子的提議。

三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吵聲越來越大。大皇子的支持者指責二皇子拖延救災,是想借機攬權;二皇子的人則反唇相譏,說大皇子貿然撥款是不負責任,無視可能存在的貪腐問題;三皇子的擁護者更是嘲笑前兩者毫無擔當,關鍵時刻畏首畏尾。

朝會結束後,爭鬥並未平息。大皇子憑藉戶部職權,暗中削減了二皇子吏部的部分經費預算,理由是財政緊張,需合理調配資源。二皇子得知後,在吏部考核時,故意為難大皇子派系的官員,以政績不佳為由,將數人降職。

三皇子則聯合英國公府,在朝堂上彈劾與二皇子親近的江南官員,羅列諸多莫須有的罪名,試圖削弱二皇子在江南的勢力。二皇子也不甘示弱,指使文官們上書彈劾三皇子任人唯親,在兵部安插大量勳貴子弟,破壞軍隊紀律。

在這你來我往的爭鬥中,朝堂愈發混亂,政令難以推行,百姓民生反倒被擱置一旁,而三位皇子和他們的支持者們,卻深陷權力的漩渦,越卷越深

,全然不顧這內耗正一點點侵蝕著大齊的根基

朝堂之上,三位皇子及其支持者們的激烈爭吵仍在持續,那此起彼伏的辯駁聲、指責聲交織在一起,彷彿一張無形的大網,將整個朝堂籠罩在一片混亂與喧囂之中。宣帝高坐於龍椅之上,面色陰沉,目光冷峻地看著下方這混亂的一幕,眉頭緊緊地擰成了一個“川”字。

《紅樓兩小無猜玉軒情》 第231章 爭鬥開始(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