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章 見君 (第1/2頁)

夜讀聞秋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則天即將稱帝,於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問貢士,各地精英雲集神都洛陽,考生有上萬人之多,連續考了幾天。

殿前試人自此始。

自宋以後,殿試成制,在科舉考試的最後階段進行,由皇帝親自出題並主持考試。

考試內容可能包括詩賦、策論等,考試地點在皇宮大殿,如太和殿或保和殿。

明德十八年三月朔日,剛剛破曉,貢士們就自南天門入宮參加殿試,一百五十人的隊伍一路走來,竟未傳出任何聲響,亦無人敢東張西望。

普通人對於皇城的敬畏可以體現在,前方引路的太監只是回頭一看,眾人已嚇到不敢動彈。

皇城威儀,誰不心生恐懼,入宮面聖,誰不膽戰心驚?

本次殿試的考場設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考試時間為十二個時辰。

雖然時間很長,但一般不會有考生想去出恭。

因為一旦如此,就會被視作對陛下不敬,巡考會在其卷子做下標記,取消他的考試成績。

因此,考生在考試前都不敢吃飯喝水。

廣場上有一排排小桌,桌上已鋪好試卷,眾士子驗明正身,列坐其後。

虞帝姚重華著一黃色袍服立於前方,其上繡有九條金龍,胸前、背後各一,左右兩肩各一,前後膝蓋處各二,還有一條被繡織在衣襟裡。

雖年事已高,卻不顯老態,明明臉上平和,卻不怒自威。

考官稟明虞帝諸事宜安置妥當,得陛下首肯以後,一聲令下,考試開始。

本次殿試需作答兩篇文章。

其一為官場應用文,其二為策論。

考試開始以後,虞帝並未在此待上多久,便不知去了何處,只是太子姚溫和諸位考官一直未曾離去,眾人也不敢放肆。

陳明俯頭看向第一題:“汝等皆為過了會試的大才,如何使君王盡用其才?”。

沒想到這次的官場應用文並未考將來為官時會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反而是考了個“為君所用”。

雖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陳明略加思索,便在紙上答道: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為臣者當修身明德,首重君臣父子,不俞禮制。

居廟堂之高,當親賢遠佞,徐徐圖之。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棄,而後佐君用才。

輔君之時,宜應因君而為。若君王賢明,則因勢利導,助其建功。若君王昏庸,則匡正其行,使其目明,能決黑白之色;耳聰,能辨清濁之聲;睿智,能審得失之地。

虞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驅除元人,恢復中華,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內,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此不世之功,唐宗宋祖亦不及也。是以當世有才之人,若非自取,必能盡其用也。

第二問,策論的題目是:“當今朝廷,內憂外患,憂從何來,患在何處?又當如何解決?”。

沒想到這第二道題竟出得如此大膽,陳明懷疑,這次殿試出題的可能並非皇上,而是太子殿下。

第二道題,難度頗大,陳明思考半日,方才下筆:

內憂者,尾大不掉也。外患者,西有元人,虎視眈眈,南有巴蜀,伺機而動。我漢人疆域遺失小半,不可不憂也。

為解內憂,須加強君王之統治,避免外戚做大,《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亦要加強朝廷對各州縣之統治。

各直隸州要員應儘量不在一個派系,以免官官相護,繼而坐大,當設立都司,監督每直隸州“大員”治理州府,時時上報朝廷。

應對外患,需國富民強。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若朝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人民歸附,兵士方能不顧生死,甘冒矢石,為國而戰。

宋主昏庸,廟堂烏煙瘴氣,蒙古人才有可趁之機,入主中原。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元人強在騎兵,其素以馬背上得天下。蒙古鐵騎疾馳如風,奔襲如電,非數倍乃至數十倍之人不可戰勝。

我大虞須一面發展人口,一面開設牧場,引進胡馬,訓練騎兵。不須勝過元人鐵騎,但求能阻其一二,此時配以數倍步兵衝殺,或可戰而勝之。

今三國並立,元人勢大,我大虞

《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 第22章 見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