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3章 徵稅 (第1/2頁)

夜讀聞秋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明將收稅一事交由嚴縣丞主理,自己則和王主簿從旁協助。

畢竟嚴立恆當官多年,有一定的經驗,只需要按照往年的慣例徵收賦稅即可。

凡事都要有個度,過了這個度就要生亂,要麼亂從下邊起,要麼禍從上邊來。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裡邊的學問可深著呢,單憑著一腔熱血,可做不了什麼利國利民的大事。

入了五月,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陳明在田間看著農忙的場景,感慨白居易筆下的真實。

他把衙門裡的大部分人都派了出去,這個時節,最怕有人滋事放火,這可是關乎民生的的大事,不可不察。

因為是微服私訪,來往的農人雖多,但並沒有誰認出他來。

陳明也不打擾他們農忙,直到日中該吃飯了,陳明才到麥場裡與人搭話。

對方看到有客人來,便讓婦人盛飯給客吃。

陳明用已然吃過的說辭婉拒,對方則讓其再吃點。

等盛好要遞出來,才發現忘帶筷子了,這讓漢子曬黑的臉上一紅,也不怪自己媳婦兒,只說讓客人見笑了。

隨後,漢子的孩兒在地頭的桐樹下找了幾根枯樹枝,以此作箸(筷子)。

可能也知道這樣做不好看,因此沒有再勸食。

陳大人趁機問道:“阿叔,今年的收成如何啊?”。

漢子用力嚥下口中的飯,喉嚨略微有些乾澀地道:“尚可,今年風調雨順,一畝地約合一市石。”。(一石為120斤,一市石為100斤,古代十六兩為一斤,因此換算以後,一畝地的收成約為160斤)

陳明心中感嘆,古時候的收成確實跟21世紀沒法比啊!

回過神來,他又問道:“不知分到咱們村以後,每畝地要繳多少糧?”。

漢子伸出四根手指,道:“四十斤”。

陳明疑惑地道:“我看官府釋出的文告,沒有這麼多啊!”。

“里正說了,那運輸還有打點都是要糧的。”,漢子平靜地道。

陳明點點頭,道:“那每畝地只餘六十斤,家裡還夠吃嗎?”,說完他又看了看漢子家裡的幾口人。

“夠吃不夠吃,恐怕要到年底才知曉。”,說完漢子咳嗽了一下又道:“就這已經比前朝好多了,蒙古賊子豈拿我們當人啊,分明是地裡的牛馬。”。

陳明順著他的話往下道:“這麼說,我虞朝還算好的。”。

聽見這,漢子急了,拍著大腿道:“好什麼啊,貴人有所不知。我家尚能度日是因為家裡有地,有地的原因何在?是我那大兒子前些年服了兵役,這才用積攢下來的餉銀為家裡置辦了五畝薄田,要不然就只能給地主家去當佃戶,一年到頭能養活起自己就夠嗆了,又如何能顧得上一家老小,唉!”。

陳明看著他嘆氣的樣子,不知道如何接話,只能起身告辭。

走出去沒多久,又見一位貧苦農婦,抱著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著撿的麥穗,左臂掛著一個破筐。聽她回頭述說家境,聽的人都為她悲傷。為了繳稅家田賣盡,靠撿麥穗填充飢腸。

陳明感嘆我有什麼功德啊,從來沒有種田採桑。一年俸祿有九十石,到了年底還有餘糧。想到這些暗自慚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國家初立時,姚帝核定天下的土地有八萬萬畝以上,徵收的總數是三千二百多萬石,調了幾次之後定在兩千九百五十萬石。

姚帝當時很滿意,然後下旨說永不起科。在他眼中,一年能徵收這麼多糧食已經夠吃了,而當朝的徵收比例也不高,商業稅比例是人均百分之三,農業稅比例是人均百分之四。

明面上規定的稅收非常低,可實際上徵收的稅遠遠高於規定,因為大部分的農田掌握在權貴、士紳這樣人的手中,這些所謂的地主如果有功名在身,是可以免稅的。沒有功名不能免稅的,就讓下邊的佃戶去繳糧。

因此,這些沒地的農民一要交賦稅,二要交租金,這樣下來還剩多少糧食?

那些有地的就一定保險了嗎?若是遇到天災人禍,你不得把地賣了繳糧來解災禍。無論在哪個時代,最苦的都是平頭老百姓。

一個人能做的事終究有限,自己也只是個小小的七品知縣,沒機會也沒能力去改變社會現狀。因此,在巡視了一圈之後,陳明就回到縣衙,處理別的公務了。

顯然,徵收糧稅的

《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 第33章 徵稅(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