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急召 (第1/2頁)
神馬呀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傳旨宦官聽了這話,急忙低頭。他本就是宮中的內侍,地位遠遜於童貫,見童貫發怒,自是不敢多言。生怕一個不小心,便惹禍上身,於是只能沉默不語,靜靜地站在一旁。
武植身後,眾多將校此刻亦是滿臉怒容。他們心中既對朝廷這突如其來的撤軍決議滿是憤懣,又對蔡京的行徑充斥著厭惡之意。
看著童貫憤怒的表情,武植沉聲開口說道:“童公公不必這般動怒,此次出征雖未能大獲全勝,確實留有遺憾。然而我軍也藉此探知了遼國的底線,日後我大宋與遼國定會再有交戰之機。待那時再謀劃收復燕雲十六州,亦為時不晚。”
童貫聽了武植之言,心中怒火漸息,可仍心有不甘地說道:“大帥,我實為您感到不值!大帥眼看就要攻克遼國西京城,此役若成,大帥必能名垂大宋青史。如今卻因這議和……唉!”言罷,滿臉遺憾,不住搖頭嘆息
旁邊的宦官見周圍氣氛略緩,便輕咳一聲,小心翼翼地說道:“童公公、武大人,官家還有一道口諭,讓咱家轉達給二位。官家吩咐,待二位大人撤軍後,需儘快趕回京師。”
“多謝這位公公,待本帥把軍中諸事宜妥善佈置完畢,就隨公公一同返回京師。”武植回應道。
隨即,武植召集眾將校議事,命林沖率兩萬大軍駐守代州城抵禦遼國侵擾,又令韓世忠、劉光世收編此次作戰俘獲及投降的兩萬五千名遼軍戰俘。
“韓世忠、劉光世,你二人須全力整編這兩萬五千餘名遼軍降兵,不得使其譁變,若有差池,本帥定不輕饒!”
聞武植軍令,韓世忠、劉光世二人立即起身,雙手抱拳,異口同聲道:“大帥放心,我等定全力以赴,絕不讓大帥失望!”
商議既定,武植率領親衛,與童貫一道,隨著前來傳旨的宦官一同踏上了奔赴京城的路途。
此次攻伐遼國未能達成全部功績,武植心中難免存有少許遺憾,然而也並未過分在意。
起初武植揮軍進擊遼國,主要是為了回擊耶律夷列調兵圍困代州、殘害代州知州這一事件,並非意在一舉打敗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這般偉大的功業。
然戰場局勢瞬息萬變,雖然武植預料到遼國的軍隊戰鬥力肯定不如開國時期的勇猛,可也未曾想到竟然電的如此薄弱,其所率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竟一路攻至西京大同府城下。
武植本擬於拿下大同府後停止進擊,轉攻為守,不想朝廷突然傳下退兵之令。
這旨意對他和麾下將士來說好壞各半。好的方面是,他所率的西北軍這幾年先是與西夏接連交戰,而後又奔赴河東作戰,士兵們早已精疲力竭,厭戰情緒漸起,此時退兵,可使將士們得到休整,緩解疲憊狀態。
而且此時的遼國,國力雖呈衰退之勢,卻依然是當世的一流強國。只因北方女真等部落頻繁侵擾,其國內精銳盡被調往北方鎮壓,武植才得以率軍屢戰屢勝。
但武植深知,若遼國察覺南方局勢危急,定會抽調精銳回師南下與宋軍交戰,屆時戰事必將艱難困窘。故而朝廷此時下令撤軍,恰合武植心意,如此也可等待日後時機,再展身手。
於不利處來看,勝利已然在望,卻被迫半途而止,此前拼搏而來的戰果難以拓展,那些於戰鬥中犧牲、負傷的將士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尚未得到相稱的回報,這讓武植及其麾下眾將士皆心有不甘。
尤其是麾下的將校們,必定會對朝廷生出不少怨言,只是礙於軍令,只能將這股不滿暫且壓下。
武植一行人日夜兼程,經歷十日跋涉,終於抵達了汴京城。他望著眼前這座熟悉的都城,心中感慨萬千。
雖說只是短短數月的分別,可期間經歷的諸事卻如此的跌宕起伏,先是自己領兵與西夏交戰,打得西夏叩首稱臣,而後又揮師東進河東攻入遼國境內,這些場景在他腦海中不斷閃現,恰似在昨日剛剛發生。
此時,城門口處已有一眾官員等候迎接武植及童貫一行。武植抬目望去,一眼便看出那領頭之人韓忠彥,而在韓忠彥身旁,武植意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師叔蘇轍以及趙挺之。
見眾人在城門等候,武植也不敢怠慢,迅速和童貫等人下馬,疾步朝他們走去。
武植雖在邊疆領兵作戰,但身為重要的邊關統帥,朝廷有大事都會傳信於他,對於朝中官職以及職位的變動也有所耳聞。
此時的韓忠彥已升任右相,其職位乃是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趙挺之已晉升為副宰相,職位乃是尚書左丞。
而自己的師
《大郎別怕,我有掛》 第190章 急召(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