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章 終章問答:因緣生滅之理 (第1/1頁)

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問題:如何理解因緣中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解答: 在佛法中,“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對因緣概念非常核心的闡釋,它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並與諸多佛法教義相關聯。 從十二緣起的角度來看,這一表述清晰地展現了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因果關係。例如,“無明緣行”,無明是一種對事物真相的無知狀態(此有),由於無明的存在,就會產生行(彼有),這裡的行可以理解為身、口、意的造作行為。因為有無明這個因,才會有行這個果,無明的存在是行產生的前提,這就是“此有故彼有”;無明產生的同時,行也隨之而生,這體現了“此生故彼生”。再如“行緣識”,行這種造作行為(此有),會引發識(彼有),識也就是心識或者說意識的產生,行的造作成為識產生的緣,行產生的時候,識也跟著產生,這也很好地解釋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一個人如果有貪婪的習性(此有),就可能會引發不道德的獲取財富的行為(彼有),貪婪這種內心的狀態存在,不道德獲取財富的行為就容易出現;當貪婪的念頭產生的時候,不道德獲取財富的行為的念頭也隨之而生,這就是“此生故彼生”。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世間萬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以生態系統為例,因為有陽光(此有),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生長(彼有);植物生長(此生)的同時,也為食草動物提供了食物來源,食草動物才得以生存(彼生)。如果沒有陽光這個因,植物就無法生長,食草動物也會因為缺乏食物而難以生存,這體現了“此無則彼無”的另一面關係。 從眾生的業力角度來說,一個人如果前世積累了善業(此有),今生就可能會有順遂的境遇(彼有),善業的積累(此生),帶來了今生順遂境遇的產生(彼生)。反之,如果前世造下惡業(此有),今生就可能面臨諸多坎坷(彼有),惡業的造就(此生),導致今生坎坷境遇的出現(彼生)。 從哲學層面理解,這一表述也反映了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於一種因果鏈條之中。每一個事物既是前因的果,又是後果的因。它提醒人們要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思想等都是有因果關聯的。如果想要有好的結果,就要在因上努力,種下善因,避免惡因。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修行者明白“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道理後,就會努力去除無明等煩惱的根源。因為無明是眾多苦果的起始之因,若能透過修行去除無明(此無),那麼由無明引發的行、識等一系列的後續苦果也就不會產生(彼無)。 總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深刻地揭示了因緣關係中的因果聯絡、事物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在佛法修行中的指導意義等多方面的內涵。

《印光法師白語解》 第10章 終章問答:因緣生滅之理(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