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2章 熱火朝天的建設(四) (第1/2頁)

我只想鏟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獸皮的用處要比張洪預想的要大。

部落裡去年就出現了族人將野兔等小動物的皮毛經過簡單鞣製後穿在腳上,用於保護腳掌和腳趾在打獵、行走的過程中不會輕易地被碎石、樹枝、草茬等堅硬的物體劃傷,但這種原始的保護措施,更像是用繩子將獸皮綁在腳上,容易脫落。張洪根據後世納布鞋和製作皮鞋的經驗,經過多次嘗試,用麻布和獸皮,做出了可以穿在腳上不容易脫落的鞋子。

這種樣式的鞋子將獸皮用鋒利的小刀裁成一片片的,並用錐子在每片皮的邊緣戳上幾個洞,用搓好的麻繩和鐵針穿孔連線起來,鞋底則用2-3層柔韌又厚實的獸皮疊成,鞋面用一層獸皮。這些獸皮都需要脫毛處理,加工起來比製作裘皮的衣服要費時費力,即使是熊部落,也只有原先狩獵隊的成員和張洪、巫等人穿著皮鞋,其他人還是光著腳丫,或者用麻繩、雜草等編成草鞋。

除了鞋子,還有手套,最初的手套是因為燒製陶器時需要用手取一些很熱的東西,光用手根本承受不了高溫,於是便用獸皮包裹著手掌來取東西。等到冬天的時候,有個族人想到,既然腳上可以穿著皮鞋,那手上為什麼不能包著獸皮呢?在張洪的指導下,很快簡化版的手套也被做了出來。

加上更早之前出現在部落的獸皮帽子,部落過冬“皮四套”就完整了,皮製衣褲、皮手套、皮鞋、皮帽子,穿上這些,即使是零下三十度的天氣,也能保持身體很長時間的熱量,至少能在外活動個一個小時。

這次兩支貿易隊也攜帶了二十幾套的獸皮套裝,每套要用3頭活著的羊或者2頭野豬、或者10張獸皮來換,但消耗的獸皮最多隻有3張,當然勞動力的成本沒有算上,因為都是張洪帶領著族中的婦女晚間做的。

在熊欣帶回來的一堆亂七八糟的石頭中,張洪發現了一些翠綠色的石頭,拿起來把玩了一下,正是他熟悉的孔雀石,也就是銅礦石,並且在這堆石頭中,還有一小塊紫紅色的金屬礦石,就是純度非常高的紅銅。

青銅時代,就是這種金屬輝煌的起點。自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以後,青銅被廣泛地用於鑄造鐘鼎禮樂之器,如中國的稀世之寶——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就是用青銅製成的。銅礦石被稱為“人類文明的使者”。銅在地殼中的含量只有十萬分之七,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使用了,這是因為銅礦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純度達99%以上的紫紅色自然銅(又叫紅銅)。

它質軟,富有延展性,稍加敲打即可加工成工具和生活用品。銅礦上部的氧化帶中,還常見一種綠得惹人喜愛的孔雀石。孔雀石因其色彩像孔雀的羽毛而得名。它多呈塊狀、鍾乳狀、皮殼狀及同心條帶狀。用孔雀石製成的 綠色顏料稱為石綠,又叫石錄。孔雀石別號叫“銅綠”,它還是找礦的標誌。

經過詢問,張洪知道了在山部落旁邊的地方,就有很多這樣的礦石。要是沒有發現鐵礦石的時候,張洪肯定會迫不及待去挖一些礦石回來打造銅器,但有了鐵質的材料,張洪對青銅的感覺便沒有那麼迫切了。

青銅時代的青銅器,除了要有銅,還需要有錫,經過不同的比例進行混合熔鍊,才能達到柔韌性和堅硬度不同的青銅器。

鐵器的堅硬程度和柔韌性普遍要高於青銅,但按照目前的技術條件來講,現在部落融化鐵礦石的小高爐,因為爐溫很難達到鐵的熔點,效率其實並不高,產量也很少。滿打滿算,部落現在有鐵質的犁頭10個,長矛矛頭200多個,斧頭、鐵錘各30把,鐵鍬、鋤頭等農具倒是有50多套,其他的小刀、菜刀、鋸子、剪子等用鐵稍微少一點的鐵器也只有各幾十把,就是這樣,也是熊山等鐵匠沒日沒夜地鍛打出來的。

而銅則不同,銅礦石的熔點要比鐵低多了,普通的炭火就能融化銅礦,而錫礦雖然現在還沒有找到,無法配比出最佳的青銅比例,但不代表銅就沒有用處了,只要是金屬,在這個時代總歸會派上用場的。

比如銅鍋,導熱性和柔軟性都要優於鐵鍋,是用於燒開水、煮飯的最佳選擇,而且車輪的軸承處如果用軟銅進行包裹,那可以大大降低車輪的摩擦力,讓驢車走的更輕鬆。

當然,現在一切還是以建設熊部落的圍牆為重點,至於銅礦石,它就在那裡,等部落完成了手上的這些建設,抽出空來,就會事半功倍。

除了銅礦石,剩下的石頭都是一些普通的鵝卵石、石灰石等石頭,用處並不大;但有些植物很有趣,比如張洪手上拿著的姜,張洪在見到它的第一眼,就決定要派人在秋天的時候去挖一些回來

《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42章 熱火朝天的建設(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