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祀夏禹廟 (第1/3頁)
五指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貞觀十二年,二月乙丑。大唐的官道上,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正在行進。春風輕拂,道路兩旁的田野裡,麥苗青青,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隨著微風泛起層層漣漪,彷彿是大自然用它那溫柔的筆觸在大地上繪製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在春日的映照下,彷彿披上了一層淡綠的薄紗,朦朧而富有詩意,恰似一位嬌羞的佳人,半遮半掩地展示著自己的美麗。
唐太宗李世民率領著一眾隨從,正向著陝州進發。他端坐在華麗的車駕之中,神色莊重而肅穆,目光透過車窗,望著這片大唐的山河,心中滿是對先祖功績的崇敬與對江山社稷的思量。此次出行,每一步都承載著他對國家的責任與期望,他深知這盛世來之不易,而對先人的祭祀,更是一種對傳承與庇佑的祈願。他就像一位領航者,時刻審視著大唐這艘巨輪的航向,期望藉助先祖的力量,讓它穩穩地駛向更輝煌的未來。
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皇子也跟隨在隊伍之中。李承乾騎著馬,身姿挺拔,他不時地眺望遠方,心中暗自思索:“此次父皇前往祀夏禹廟,定是有著深遠的意義。夏禹治水,功蓋千古,其精神猶如明燈,照亮著我大唐前行的道路。我身為太子,需在這祭祀之中領悟父皇的深意,彰顯出對先祖的敬重與對大唐未來的擔當。這一路,就像是我走向未來天子之位的試煉,我不能有絲毫懈怠,要像那蒼松翠柏,傲然挺立在這大唐的天地間,無論風雨如何侵襲,都堅守自己的位置。”
李泰坐在舒適的馬車裡,車內堆滿了各類典籍。他趁著旅途的閒暇,仍在翻閱著書卷,口中唸唸有詞,彷彿在與古聖先賢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心中暗念:“這夏禹廟之行,定是一場文化與禮儀的盛事。我若能在祭祀之時,展現出對夏禹功績的深刻理解,對祭祀禮儀的精通,定能在父皇面前大放異彩。這知識就是我的利器,我要像那精心磨礪寶劍的劍客,在合適的時機,拔劍出鞘,驚豔眾人。我得好好準備,可不能讓這個絕佳的機會從我手中溜走,說不定這就是我邁向皇位的重要一步呢。”
李治則好奇地東張西望,他被這春日的景色深深吸引。他對身旁的侍從說道:“這外面的景色真美啊,比皇宮裡的花園還要好看。不知道那夏禹廟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很壯觀呢?是不是像傳說中的天宮一樣,有著各種神奇的東西?”他的眼睛裡閃爍著純真與期待,如同一隻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鹿,在這大唐的山水間歡快地探索著未知,對即將到來的祭祀充滿了美好的幻想。
當隊伍行至陝州,李世民下令在陝州暫作休整。陝州城內,百姓們聽聞天子駕臨,紛紛湧上街頭,想要一睹聖顏。街道兩旁人頭攢動,歡呼聲此起彼伏,人們眼中滿是對李世民的敬仰與對大唐的熱愛。孩子們興奮地在人群中穿梭,老人們則激動地抹著眼淚,彷彿見到了心中的神明。
李世民站在行宮之中,望著窗外熱鬧的景象,對三位皇子說道:“朕此次前來陝州,祀夏禹廟,乃是為了緬懷夏禹之功,祈求其庇佑我大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夏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我等世代傳頌。這夏禹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我們只能仰望,他的精神如同山間的清泉,源源不斷地滋養著我們大唐的子民。”
李承乾恭敬地回應道:“父皇所言極是。夏禹之德,猶如繁星璀璨,高懸於歷史的天空,為後世指引方向。兒臣定當以夏禹為楷模,在日後治理國家時,心懷天下,鞠躬盡瘁。這祭祀之禮,兒臣也定會用心參與,不敢有絲毫馬虎,就像那虔誠的信徒對待神明,以最誠摯的心,表達對先祖的敬意。我得好好表現,讓父皇看到我有成為一代明君的潛質,可不能被弟弟們比下去了。”
李泰也急忙說道:“父皇,兒臣近日研讀諸多古籍,對夏禹治水之事頗有心得。兒臣以為,夏禹不僅治水有功,其在治理天下時,所推行的諸多方略,亦對如今的大唐有著借鑑意義。比如他劃分九州,使得天下治理井井有條,這就像我們大唐現在的州縣劃分,若能進一步最佳化,定能讓政令更加暢通。兒臣期待能在祭祀之時,與父皇和諸位大臣分享一二,讓這祭祀之禮,更添文化的厚重與智慧的光輝。這就如同在盛宴之上,獻上一道獨特的佳餚,為這盛事增添別樣的風味。我這一番見解,肯定能讓父皇對我刮目相看。”
李治興奮地問道:“父皇,那我們到了夏禹廟,是不是要給禹帝獻上很多好吃的呀?像皇宮裡的糕點和水果那樣。是不是還要給禹帝表演歌舞呢?就像我們在皇宮裡看的那樣。”他天真無邪的話語引得眾人一陣輕笑,彷彿一陣春風吹過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第128章 祀夏禹廟(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