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5章 林書記的胸懷,牛祖寶的歸來 (第1/2頁)

香島的柊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呂秘書說:“開業的時候咱們過來看看就是,那時候一定很熱鬧了,相信林書記又新增一些專案。”

車子隊穿過弄蒿屯村裡,見到了之前在影片裡見到的一些場景。

比如,收豬隊搶的位置,七叔公練拳時的入境的大樹,還有“稻草上的會議”舉辦地方。

出了弄蒿屯,又過一段路,兩邊的山收緊,差點又成為一個山崗,村路從這裡經過。

出了山口,那裡已經是一片旱地平地,當年生薑保衛戰就在這裡爆發。

來之前,金瑞沙也好,石勇也罷,還是其他領導,都是看過資料,路線是什麼,哪裡是重點,注意什麼等等!

看資料是一回事,來到實地考察是一回事。

如此,他們更加深感同受,明白了林宇為什麼還記得這裡,放心不下這裡。

實在是點點滴滴都是情意,都是心血。

車隊穿過兩個大隊之後,來到了那臺鎮,那個大喊林書記的那臺鎮中心。

此時,街邊一樣是站滿了人,可是都靜靜看著車隊路過,沒有人在吶喊。

這些老鄉,好像非常吝嗇,不喊一聲好,連一點便宜都不想給佔。

車隊出了鎮,又行駛一段路程,到達那雲路。

往右走就是之前接金瑞沙等領導的地方,再過去就是市裡方向了。

往左走很長一段路,那樣才到縣城。

說這裡脫離縣城存在並沒有錯。

這又證明另一件事——那渠天湖必須要打一條大隧道,四公里連線縣城。

哪怕不從那渠屯打過來,那也要從隆廣其它屯打過來。

不然,來縣城太遠了。

那雲,就是一個散裝的縣。

今天走了四十公里,其實就是繞著一片山轉了一圈而已,要是打通了,單車都能隨便來回。

縣裡會議室內。

金瑞沙開始總結今天的所見所聞所想,還有關於修路的問題。

不僅僅是現在的路,還有延邊高速公路,以後那雲出去外面就不用經過搗衣口市,直接下那山縣,那河縣,那海市,然後左拐去聖州,近了很多。

這會開到四點多,然後散會。

他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接見各種人,比如鄧老頭,莫小敏,付玉書,外國家屬代表等等。

而那雲路也在這時候完工,金瑞沙他們安安穩穩坐了車回去。

回去的車上,金瑞沙問呂秘書。

“今天來了那雲,有什麼感受?”

“林書記才華橫溢,一人可以興一個縣。”

“還有呢?”

“林書記和當地人關係很好,有種,有種最淳樸的群幹關係。”

“那他們為什麼有這種關係?”

“十年前他曾經在這裡工作過。”

“官場裡,但凡能稱之為官的,誰沒有十年工齡,為什麼就他林宇能做到這樣?”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是啊!‘全心全意’四個字很重要。為人民服務不是虛情假意,更不能敷衍了事。但是這最起碼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能親身接觸到最廣大的底層人民。”金瑞沙感嘆說著。

他又說:“國家越來越重視從地方基層起來的公務員,一方面固然是這些人有實打實的成績,另一方面他與普通老百姓長期接觸,如此才能去共情這些普通老百姓。”

呂秘書深以為然,那些家境很好的人,他們讀書讀到大學以後的好幾年,得到一大堆頭銜。

進入官場,起步就是正科乃至副處,讓他們再熬兩三年,按部就班又升級。

你讓他們去共情農民,去共情工人,怎麼可能呢!

在他們眼中,“工農”是傳說中的存在,是古老的群體,是不思進取的可憐人。

國內的知識分子如此,留學生更加如此,有些人都把“工農”當成累贅,一條條命令都是拍腦袋想出來,根本不顧實際情況。

可他們都忘了,這是一個工農國家,工農才是根本。

沒有工人的付出,那就沒有平臺給高科技鋪路,沒有金融的資本。

沒有農民的付出,幾場糧食保衛戰不可能撐下來。

看看東面的島國和半島,農產品死貴,讓老百姓吃一口西瓜都心疼半天。

哪怕是產糧的發展中國家,南美等國,一樣鬧糧食饑荒,非洲更是苦不堪言。

唯有東大,糧食可

《放棄KPI後,縣委書記很瀟灑》 第135章 林書記的胸懷,牛祖寶的歸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