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 (第1/3頁)
塗爾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年歲貢,不知父皇會否允五郎進京?”百里澄道,“若是進京,正好可將婚事定下。”
崔皇后不語。依照她的想法自然是願意幼子回京的,最好能在湛京行大婚之禮。可皇帝不讓分封出去的藩王回京是經過慎重考量的,她也不願意那些庶子回來。
“若只准五郎回京,其餘的必要鬧了。”
這是必然繞不過的問題。那些庶子皆狼子野心,個個都覬覦著東宮之位。他們眼下是安分,可不會一直安分下去。
“年節過後,定安那邊一直有書信遞到宣室殿。你父皇看了,雖沒有說什麼,心裡未嘗沒有想法。”崔皇后道。
皇帝看重嫡子固然不假,可這並不代表他不顧惜其他的兒子,他終究也是別人的丈夫和父親,更是這個國家的君主。
百里澄皺眉,目露嫌惡,想也知道百里洪會在書信裡說些什麼。這廝向來狡猾,她曾見過百里洪寫給父皇的書信,為自己誇功、賣慘的本事一流,說些“父子之隔雖遙遙,然兒日夜惦念父親,縱山高路遠尤不能阻”的話。久而久之,父皇便心軟了。
“從月初開始,朝中已有聲音請父皇准許諸侯王進京了。”
這些大臣背後無非是那幾位已經就藩的諸侯王。皇帝還沒有表態,卻也沒有像往年一般很快拒絕,說明他也在猶豫。那些大臣們見事情並非沒有機會,更是卯足了勁上奏,時不時還要講一些父子情深的話來激皇帝。
“此次歲貢,他們回來與否,全憑父皇心意。”百里澄看得開,無論皇帝最終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她都不會置喙,又對崔皇后道,“母后您也無需在父皇面前說些什麼反對的話。”
此類的話說的多了,在父皇心中便是東宮與她們一直在防範那些庶兄弟,未免落下刻薄寡義的印象。況且向來是堵不如疏,一味的壓著他們不讓他們來,時日久了於東宮名聲亦有礙。就讓他們來,也好讓父皇看看他的那些庶子一個個的都懷揣什麼樣的心思。
崔皇后豈不知此理,她不是過多糾結的人。事情已然如此,那就想方設法使它朝著更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你阿兄那邊,你去同他商議一下。此事由他出面同你父皇說更佳。”
百里澄頷首,“兒明白。”
母女倆又說了一會兒話,百里澄便起身告辭轉道去東宮了。
東宮為太子所居,其殿位於帝宮東北,與後宮隔著兩道城牆。只計直線距離,崔皇后的椒房殿距離東宮不算遠,可要繞過那兩道宮牆,路程便增了三四倍。
百里澄到東宮時,太子正與東宮僚屬議事。她一路暢通無阻入內,東宮僚屬紛紛起身向長公主行禮,直至她落座太子左下首的席位時,方陸續坐下。
太子輕咳了一聲,看向眾人,語氣略沉重而緩慢,“方才諸位說到哪了?”他們在議的也是歲貢讓不讓諸侯王進京之事。
“國朝並無禁止諸侯王進京的規矩。之前不進京是因為陛下不許。若陛下許了,我們也沒有阻攔的道理。”
以前不準諸侯王進京,是陛下憐惜太子,無意使人動搖太子的地位,故而不準。可太子這幾年的狀態大家都有目共睹,別說那些個庶出的諸侯王萌生了想法,他們這些追隨太子的人心裡也忍不住打鼓呢。
太子地位固若金湯是不假,可太子身子骨弱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今上瞧著身子骨還算硬朗,只是頭疾偶有發作。他們怕就怕太子走在陛下前頭,但這是不能擺在明面上說出來的。
“讓他們進京沒有問題,若是到最後賴著不走怎麼辦,難不成我們還能使棍子攆人麼?”也有人明確表示不希望諸侯王進京的。那些庶皇子個個心懷鬼胎,進京來總恐他們生事,更怕他們不肯走,能不讓他們來就不讓來。
持此意見的並不算少。本來京中一直都好好的,誰也不想放一幫鬧事的進來擾亂一湖平靜的水。陛下尚在猶豫,此事也並非不可為,就看要不要做了。
“可若不讓他們來,江都王也不能來了。”有人提醒了一句。
眾人一滯,頓時為難起來。
是啊,還有江都王啊。他們不願意讓其他諸侯王進京,可他們更想讓江都王進京啊。
“此事……”一群人討論不下了,紛紛拱手看向坐在上位的兩位主。
“諸侯王皆是陛下親子,父子親情,不可磨滅。本朝歲貢便是諸侯王朝於天子、向天子納貢,諸王親來亦無可厚非。”太子開口說道。
此前他與百里澄對視一眼,彼此都明白了對方的想法,也很
《成為諸侯王之後》 9. 第 9 章(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