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帶領全村生產轉型 (第1/2頁)
花曦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珍稀藥材在藥田紮下根來,照料的難度愈發提升,可眾人的熱情絲毫不減。不過,眼瞅著藥田愈發繁茂,新的棘手事兒也冒了出來。這日,胡秋水如往常一般去檢視藥田,卻發現幾株黃芪的葉子泛起了黃斑,邊緣還蜷曲起來,他心中暗叫不好,趕忙蹲下細細檢視,越看眉頭皺得越緊。
村裡的老人們聽說了這事,紛紛圍聚過來。李大爺揹著手,搖頭晃腦地說:“這黃芪得是染了病嘞,以往咱種糧食碰上過類似的,得趕緊治,不然一準傳染開。” 可到底咋治,大夥都沒了主意。胡秋水心裡明白,光靠自己以往那些經驗,對付這新病症怕是不夠。
正當眾人愁眉不展時,村裡外出跑貨郎的王五回村了。他見識廣,聽聞藥田的難題,匆匆趕來:“我在外面聽說,有的地方遇上這病,會用石灰水先給周邊土壤消消毒,再把染病的植株拔掉燒掉,防止病菌擴散。” 胡秋水覺得有理,可石灰水的調配比例又是個難題。
這時,村裡的教書先生趙夫子也踱步而來,他平日就愛鑽研些雜學:“我在古籍裡頭瞧過,石灰與水大概按一比十的比例調和,再用細紗布過濾下,效力最佳。” 有了法子,眾人立刻行動。二蛋力氣大,負責去村頭搬石灰,一趟趟跑得滿頭大汗;胡斐心靈手巧,紮起幾個簡易的過濾架子,讓石灰水更純淨;小川子和如意則跟著胡秋水,小心翼翼地拔除染病黃芪,拿到遠處空地燒掉。
另一邊,沒染病的草藥也得加強防護。村民們自發從家裡拿來草木灰,沿著藥田細細撒上一層,權當額外的 “防護衣”。還有些嬸子們,把平日裡積攢的碎布片拼湊起來,給嬌嫩些的草藥搭起一個個簡易小棚,遮擋可能攜帶病菌的風雨。
經過這一番折騰,藥田的危機總算是暫時解除了。但胡秋水清楚,得未雨綢繆,往後不能這麼被動。他把大夥召集起來,說:“這次多虧了大夥齊心,才護住了藥田。可咱不能每次都等出事了才應對,往後得定期巡查,每人負責一片區域,一發現不對勁兒,立馬互通訊息。”
眾人紛紛點頭,自此,每天清晨與傍晚,都能瞧見村民們穿梭在藥田。有的拿著自制的小竹籤,輕輕撥開草藥檢視根部;有的蹲在地上,仔細端詳葉片有無蟲洞、病斑。一旦誰發現異常,只需站在田埂上高喊一聲,其他人立馬圍攏過來。
日子悠悠過去,藥田愈發興旺,各類草藥你追我趕地生長。眼看到了收穫季,可新的挑戰又來了 —— 收割藥材講究時機與手法,早了藥效不足,晚了又怕養分流失。胡秋水雖說知曉大概,可面對這麼大片藥田,單靠幾個人肯定忙不過來。
沒想到,天還沒亮,全村老小就扛著鐮刀、揹著竹簍來到藥田。胡秋水眼眶一熱,正欲開口,村長就揮揮手:“秋水啊,這藥田是全村的希望,豐收時刻,咋能少得了大夥!” 說罷,眾人有序分工,手腳麻利地幹起來。老人們經驗豐富,專挑成熟度剛好的藥材收割;青壯年負責搬運,把割下的藥材一捆捆搬到曬場;婦女孩子們則在一旁分揀,剔除殘次品。
收割完,晾曬又是關鍵。大夥齊心協力,在曬場上用竹竿、麻繩搭起一排排晾曬架,把藥材均勻鋪上去。遇上陰天,擔心藥材受潮,村民們又從家裡抱來乾柴,在曬場邊生起火堆,用煙燻來驅散溼氣。
曬好的藥材還得炮製,胡秋水原本還愁人手不夠,結果村裡的嬸子、阿婆們紛紛上門:“秋水,咱雖然不懂太多醫理,可幫忙打打下手總行,切切、曬曬的活兒,你儘管吩咐。” 在眾人齊心協力下,炮製過程有條不紊,藥房所需的藥材儲備越來越充足。
經此一役,村子裡愈發團結,藥田不再只是胡秋水幾人的心血,而成了全村齊心守護、共同耕耘的希望之地。往後的日子裡,不管碰上旱災、澇災,還是新的病蟲害,只要站在村子裡高喊一聲,男女老少都會奔赴藥田,在這片土地上揮灑汗水,用團結與合作書寫著守護安康、追逐富足的故事。
在明朝末年那動盪又質樸的歲月裡,村子被胡秋水的一番暢想點起了希望之火,全村老少一心撲在了藥材種植上。可隨著規模漸次擴大,新挑戰仿若洶湧暗流,悄然襲來。
春日暖陽融融,本該是草藥抽芽瘋長的好時節,可種著地黃的那片田卻出了岔子。地黃葉子本該舒展嫩綠,此刻卻蔫黃萎靡。胡秋水蹲在田邊,眉頭緊鎖,挖起一株檢視,根莖細小還佈滿黑斑。村裡經驗老到的農夫圍過來,也是搖頭咂嘴:“從未見過這般怪狀,莫不是地有問題?”
眾人當下決定深挖這片土地探個究竟。二蛋、胡斐帶著年輕後生們揮汗
《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 第26章 帶領全村生產轉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