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吏治革新 (第1/3頁)
使用者663710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心懷天下,致力於建立一個穩定繁榮、長治久安的大明王朝,對國家各方面發展有著高瞻遠矚的規劃和決策。
李善長:明朝開國丞相,足智多謀,輔佐朱元璋多年,在朝廷中威望極高,對國家治理有著深刻見解,在處理政務、協調各方事務上發揮關鍵作用。
劉伯溫:朱元璋的重要謀士,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能從多方面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深受信任,常以獨特視角為國家決策提供參考。
徐達:明朝開國大將軍,智勇雙全,為明朝的建立和邊疆穩定立下赫赫戰功,負責軍事指揮和戰略部署,對軍事事務有著卓越才能和豐富經驗。
戶部尚書:掌管國家財政和經濟事務,對土地政策、賦稅制度、商業貿易等經濟領域有著深入瞭解和決策權,是朝廷經濟政策的執行者和推動者。
禮部尚書:負責國家禮儀制度,同時主管文化、外交等事務,對科舉制度、文化交流、對外交往等方面有著重要管理和協調職責,致力於維護國家形象和文化傳承。
吏部尚書:主管官員的選拔、任免、考核等事務,對朝廷官員的情況瞭如指掌,透過公正的官員管理,為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發展提供人才支援。
兵部尚書:負責軍事事務,包括軍隊的調動、部署、訓練、裝備等,肩負著保衛國家領土安全、制定軍事戰略的重任,保障國家在軍事上的強大和穩定。
地方官員代表:來自不同地區的地方官員,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執行朝廷政策,瞭解當地實際情況,能向朝廷反饋地方問題和需求,是朝廷政策與地方實際聯絡的重要紐帶。
外國使者:來自周邊國家的使者,代表自己國家與明朝進行外交交流,透過朝貢、談判等方式,展現明朝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係和互動情況。
少數民族首領:來自東北、西北等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與明朝有著密切聯絡,透過朝貢、接受冊封等方式,與明朝建立政治和經濟文化關係,促進民族融合和地區穩定。
第一幕:朝堂論政,吏治革新
時間:上午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應天的奉天殿莊嚴肅穆,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金磚鋪就的地面上,映出明亮的光斑。朱元璋身著龍袍,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殿下的群臣。
朱元璋(聲音洪亮,語氣堅定):諸位愛卿,今日朝堂,先議吏治。吏部尚書,上次官員考核結果如何?
吏部尚書(出列,恭敬地抱拳行禮):陛下,此次考核已完成。有諸多官員政績突出,如蘇州知府林源,在任期間治理有方,蘇州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但也有部分官員不稱職,如青州知縣孫遠,貪汙受賄,翫忽職守,致使當地百姓怨聲載道。
朱元璋(臉色一沉,怒聲說道):貪腐之官,罪不可恕!即刻將孫遠撤職查辦,交由刑部論罪判刑,以儆效尤。林源則賞賜黃金百兩,晉升為應天府尹,望其再接再厲,為百姓謀福祉。
吏部尚書:遵旨!陛下聖明,如此獎懲分明,必能激勵官員勤勉政務。
朱元璋:此外,朕認為當前部分政府機構職能重疊,行政效率低下。李善長,你有何見解?
李善長(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臣亦察覺此問題。臣建議將工部下屬的營造司和虞衡司合併,二者職能相近,合併後可精簡人員,提高效率;同時,為加強對商業稅收的管理,增設稅課提舉司,專門負責商業稅收事務。
朱元璋:准奏。此事交由李善長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儘快落實。機構調整關乎朝廷運轉,務必謹慎行事,確保平穩過渡。
眾大臣:遵旨!
第二幕:經濟謀劃,民生為本
時間:緊接著,討論經濟事務時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經濟乃國家之根本,戶部尚書,墾荒政策推行得如何?
戶部尚書(出列,跪地說道):陛下,各地積極響應墾荒政策,成效顯著。據統計,今年新增墾荒土地五十萬畝。其中,湖廣地區的官員組織得力,百姓踴躍參與,墾荒面積最大。
朱元璋:好!對湖廣地區負責墾荒的官員進行表彰,賞賜綢緞布匹;對積極墾荒的百姓,給予農具和種子補貼。同時,要密切關注土地兼併現象,若有豪強大族肆意兼併土地,立即制止並嚴懲。
戶部尚書:遵旨!臣定會嚴格監管,確保土地政策惠及百姓。
《明朝皇帝往事》 第42章 吏治革新(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