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洪武四年十一月 (第1/3頁)
使用者663710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歷經磨難奪得天下,深知軍隊紀律對國家穩定的重要性,性格堅毅果斷,對軍隊管理極為重視,一心想要打造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軍隊,以鞏固大明江山。
徐達:明朝開國元勳,大都督府大都督,軍事才能卓越,為人穩重,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在軍中威望極高。此次因軍士逃亡問題,向朱元璋上奏相關情況,提出訂立處罰條章的建議。
湯和:明朝開國將領,與朱元璋交情深厚,作戰勇猛,在軍中任職,對軍隊現狀十分了解,參與討論軍隊管理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常遇春:明朝著名將領,勇猛善戰,以戰功赫赫聞名,對軍隊紀律也有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表達了對加強紀律的支援。
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傑出將領,為人謹慎,富有謀略,在軍事管理方面有著獨特的思考,參與此次關於軍隊紀律的討論。
第一幕:朝堂風雲起
場景:明朝的朝堂,金鑾殿上莊嚴肅穆,龍椅之上,朱元璋端坐著,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文武百官整齊排列,氣氛凝重。
旁白:洪武四年,明朝初立,百廢待興,軍隊作為國家的重要支柱,其紀律和穩定關乎著大明江山的安危。這一日,朝堂之上,一場關於軍隊管理的討論即將展開。
徐達(上前一步,雙手抱拳,神色恭敬):陛下,臣有本奏。如今內外衛所的武臣,不能有效約束軍士,致使大量軍士逃亡,如此下去,軍隊的戰力恐將受到極大影響。臣建議訂立相關條章,以懲戒那些管束不力的軍官,加強軍隊紀律。
朱元璋(眉頭緊皺,眼神中透露出擔憂與憤怒):竟有此事?這還了得!軍隊乃是我大明的根基,軍士逃亡,成何體統!徐愛卿,你且詳細說說,這逃亡的軍士數量究竟有多少?都來自哪些衛所?
徐達(微微低頭,神情嚴肅):陛下,據臣統計,各地衛所均有軍士逃亡現象,其中以北方邊境的衛所尤為嚴重。像開平衛,地處北方要衝,是抵禦北元殘餘勢力的重要防線,本應有軍士數千人,可近來逃亡人數竟達數百之多。還有大寧衛,亦是如此,大量軍士的逃亡,使得衛所的防禦力量大大削弱。
朱元璋(拍案而起,怒聲說道):這些武臣,如此失職,實在是辜負了朕的信任!必須要嚴肅處理,否則何以震懾全軍!徐愛卿,你所提議的懲戒條章,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徐達(清了清嗓子,詳細地說道):陛下,臣建議,若百戶手下逃亡十五人,則月減俸一石,遞減至四石以上,則追奪所授敕命並降充總旗;若千戶逃五十人,同樣月減俸一石,遞減至十石則降為百戶。對於小旗、總旗等不同級別軍官,也都制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如此一來,必能讓各級軍官重視起來,加強對軍士的管束。
旁白:朱元璋靜靜地聽著,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軍隊紀律鬆散的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必將後患無窮。但這些處罰條章的實施,是否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他還需要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
朱元璋(目光掃視著群臣,緩緩說道):眾愛卿,對於徐愛卿所提的條章,你們有何看法?不妨暢所欲言。
湯和(走出佇列,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徐大都督所言極是。如今軍隊紀律鬆弛,軍士逃亡現象頻發,若不加以嚴懲,何以激勵將士奮勇殺敵?這些處罰條章,能讓各級軍官明白自己的職責,對軍隊的管理必定大有裨益。而且,像開平衛、大寧衛這些北方邊境的衛所,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開平衛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是元朝上都所在地,戰略地位十分關鍵。大寧衛則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這裡是連線中原與北方草原的重要通道,一旦衛所防禦空虛,北元殘餘勢力便可長驅直入,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加強這些地方的軍隊管理,刻不容緩。
常遇春(大聲說道):陛下,臣也贊同。軍隊如同一臺精密的機器,每個軍官和士兵都是其中的零件,只有各個零件都正常運轉,這臺機器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如今軍士逃亡,就如同機器的零件缺失,必須要採取強硬措施,加以補救。臣認為,這些處罰條章還應更加嚴格,對於那些逃亡人數眾多的軍官,不僅要降職減俸,還應加以嚴懲,以儆效尤!
李文忠(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臣以為除了處罰條章,還應考慮為何會有如此多的軍士逃亡。是軍餉不足,還是待遇不佳?亦或是軍官管理方式不當?只有找出根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有些軍
《明朝皇帝往事》 第63章 洪武四年十一月(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