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1章 東宮被掩蓋在黑暗之中 (第1/2頁)

黃河黃不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天,凌承業比平常晚了一點回到東宮。

前朝那些老糊塗心中想著的,除了如何鞏固自家勢力以外,就再無其他。他們對國之大利毫不關心,一再反對父皇批准他的奏請,連修築官道驛站這樣勢在必行的大事,也要耗費那麼多唇舌功夫,百般阻撓。

現今國內的交透過於依賴前朝開通的三大運河,無論是官家的訊息傳遞或是民間行商貨運也都走水道。

但三大運河本身並不能通達全國,運河沿岸的大城小鎮熙來攘往,發展蓬勃,而運河到不了的地方則受制於人才技術和物產的交流,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在凶年遇上天災時,朝廷想要運送糧食救災也困難重重,讓成千上萬的百姓白白送命。

而且,三大運河的幾道主要船閘被數個商家大戶經年累代的操控著,甚至連官家的船路過也要繳付鉅額過渡費,更遑論是普通的百姓和小商戶往來經商。

若要走水路從江蘇地區運貨到京裡,一共要經過五道船閘,分別由五大航運商把持著,按照船隻大小來收費,像是官家的中型船隻,每過一道船閘便要繳交十至十五兩不等,單是從江蘇駛到京師便要繳付合約六十兩的過渡費。

小商家為了節省成本,不再自行購置船隻,而是直接聘用五大航運商的船隊來運貨載客。久而久之,五大航運商便壟斷了三大運河的所有航運事業,成為鉅富。

當年高祖立國時,正因看到了前朝交通不暢、訊息不通的致命傷,選擇在遠離三大運河的益州起兵,沿路進攻。

當兵敗如山倒的訊息傳到前朝趙燼帝的殿上時,高祖的兵馬也差不多臨城了。

即使趙燼帝慌慌忙忙,試著從邊疆調兵馬回京,已回天乏術。訊息還未出京師,高祖已成功攻下泰民大殿,一統天下,打下順天朝的萬世基業。

高祖立國後,為了休養生息,並沒有大肆修葺官道,只每隔三年對駐守在全國各地的兵馬作一次大規模的調動,防止有人效仿他們凌家軍當年的做法,在地方擁兵自重,佔地為王。

此舉雖然有效鞏固順天朝的基業,但在交通貨運方面,順天朝基本上還是如前朝一樣依賴三大運河,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今,順天朝自高祖立國後已歷經十二朝天子,國基穩固,國庫充裕,實在是打通全國交通、修築陸路官道、設立驛站,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控的時候。

促進全國物產和官商交流,對朝廷有益無害。但那些沒有遠見的文官,竟似一個個的忘記了前朝亡國的教訓,只顧護著自身和家族的利益,反對修建官道。

他們藉口說不想勞民傷財,其實是怕東宮的勢力隨著官道的打通而鋪散至全國,甚至擔心發現他們在地方作威作福的事情來,趁機打壓貴和宮派系的人馬。

其中反對得最為激烈的是戶部尚書張復行,不管是在朝上或是在御書房中,都頻頻出言反對批錢修官道。

但無論凌承業如何火冒三丈,也奈何不了這張復行。國家錢糧盡在戶部手中,若戶部不鬆口,堅持築道耗費過多,就算是父皇也不能輕易準他所奏。

而且,張復行不斷把兩年前他說服父皇派遣兩批人馬,一批由海路出發探索遠洋的水路交通,一批從邊關出發開拓西域未知區域的陸路交通的事情掛在嘴邊,說出使花費甚多,耗費國庫大批錢財,咬緊了說時間過了整整兩年,卻沒有任何一批人馬有訊息傳回京師。質疑他這次推動官道的修築也會像之前兩次一樣費財失事。

凌承業並不認為單用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可判定出使是失敗的,開拓對外交通本就是經年累月的大事。若任何一邊的人馬能在五年內成功完成任務,回京述職,已經是出乎他預料的迅速了。

外面的世界有著順天朝所沒有的物產資源,在官家未曾開拓新道之前,民間早有商人和外界進行不同形式的交流。

他手下的人便曾帶回了從異國運來的水果和香料,色香味美,和順天境內所產大有不同。

如果成功打通了對外交通和大量引進這些物產,將會對民間的農業耕作帶來重大改變。更重要的是,若能在成功打通對外交通的同時,完善全國的官道網路,那麼從外面運回來的物產便能迅速移送到各地,解決地方糧食不足的問題。

但張復行對他的論點聽而不聞,只死咬著說國庫沒錢,大聲喊窮,反對東宮的一切建議。

而在這團混亂之中,他的丈人任道遠果真如他之前在明恩殿上所言,沒有再當面和東宮對著幹,但也沒有出言支援就是了。

先不論工部為任

《我非東宮細作》 第21章 東宮被掩蓋在黑暗之中(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