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章 張良 (第1/2頁)

通天大教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次,張亮進來後,屋裡打掃的乾淨利落,一看就知道經常有人打掃這裡。

前面有一個供桌,供桌上擺了密密麻麻一大堆牌位。牌位前面竟然有吃的!!!

不看,忍住不看,憋住,屋裡一大堆人呢,看了眼別人不禁愣了!你們有點出息不,哈喇子都下來了。張亮忍住不看供桌,抬頭看天…天…天花板……

抬頭後,首先看到後牆最上端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三個大大的纂字“留侯祠”,其實不認得這些字,只是比著後世的漢字外加張三爺的話蒙的……

然後下面是一尊龐大的泥像:身材挺拔,昂首挺胸,目光如炬,胸前的鬍鬚像被風吹的一樣朝著右邊偏斜,左手按著腰間的寶劍,右手手拿著一個竹籤做的書籍。

張亮看到這尊泥像後,不禁暗歎,這是誰??這麼不要臉,把自己刻畫的跟個神仙似的。

這世上還有比這更霸氣側漏的塑像嗎???

“以後我要不要給自己弄個這麼威武霸氣的塑像讓後人跪拜!!!”張亮心裡嘀咕道。

再往下看,腳下有一塊長方形的石塊。石塊朝外的一面打磨的精光,上面刻著一些纂字,上面寫著……竟然一個字都不認得,好囧!

祠堂中——

張三爺指著石塊上的字自豪的念道: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

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

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

老祖宗就是牛掰啊,張亮仰望著張良的塑像。想起了他的老領導漢高祖劉邦評價: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他的同事陳平也評價他:

“就智足決疑,量足包荒,才足折衝禦侮,德足輔世長民,皇帝從籌,百僚允若,炎漢萬民之鴻庥;辟穀仙遊,功成身退,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勳之首冠也。”

不但當時的人對他推崇,後世之人更是把他推上了神壇。

就連三國時期諸葛亮直接稱稱之為帝師:

“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

還有那個破壞古董出名的司馬光:

“夫生之有死,譬猶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嘗有超然而獨存者也。

以子房之明辯達理,足以知神仙之為虛詭矣;然其欲從赤松子遊者,其智可知。

夫功名之際,人臣之所難處。加高帝所稱者,三傑而已。

淮陽誅夷,蕭何繫獄,非以履盛滿而不止耶!故子房託於神仙,遺棄人間,等功名於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詩仙李白:

“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

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

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

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

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張亮不禁感嘆,一個人能活成這樣,還真是不枉此生了。

那張良為啥這麼牛呢?

張亮絞盡腦汁才想起了張良為啥這麼牛,好像是他有一個外掛,額,不是,是一本兵書《太公兵法》。

要說這本書是怎麼來的?我說說,你聽聽,在想當初秦朝始皇帝年間,有那麼一天——

張良閒步沂水圯橋頭

《穿越三國之黃巾天下》 第4章 張良(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