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生了搗毀學校的事件。
日本人以個性執拗著稱,認準了要做的事,不做到底絕不回頭。日本政府也是一樣,不管國民如何不滿,認準了要普及教育的明治政府堅決不做任何讓步。1886年,森有禮擔任文部省文相,他繼承了明治政府的“執拗”精神,繼續強化教育的實用性,將“忠君愛國”作為日本人“和魂”重要內容,並以此為依據建立了以國家主義為基礎的教育體系。
西學讓日本強大,“和魂”則讓日本人格外團結,在接受西學的同時不會成為西方的奴隸。民族危難之際,每個日本人心底的“和魂”都被喚起,反過來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汲取西學,因為這其中蘊含著救國之道。
就當時的日本而言,它的經濟、軍事力量有限,和英美等國有不小的距離,但他的國民卻並不比英美國家弱多少。儘管長時期的閉關鎖國限制了日本人的視野,讓他們在西方人面前顯得那樣可笑、愚昧,但數百年與世隔絕的生活並沒有削弱他們的好學精神,暫時的落後也沒有打消他們的好勝心。當美國的黑船第一次出現在日本時,日本人為眼前的龐然大物驚呆了,但他們並沒有被從未見過的黑船嚇倒,反而好奇地跑來觀看。就連黑船的司令佩裡也感慨,日本一定會成為強大的民族。
日本的現代化起步較晚,屬於“後發現代化”國家,值得回味的是,日本普及教育的正式提出只比英國晚2年。1900年,英國公立學校的學生人數佔全體學生人數的54%,1906年日本男女入學率就已高達96%。在《學制》改革的前一年,即1871年,日本就設立了文部省,而英國直到1944年才有了###。蘇格蘭的普及教育用了200多年才完成,日本的普及教育只用了30多年就實現了。
有強大的國民就會有強大的國家,日本人從不甘心落後他人,一旦他意識到自己落後了,就會憋足力氣,千方百計追趕上來,這種好勝心也是日本人“和魂”的一部分。
第一章 文化碰撞下的大和民族(13)
四、東西方碰撞下的日本文化
一些長期居住在東京的外國人,在一起聚會的時候,經常談論的話題就是在東京所見到的一些不可思議的事。讓他們最感到奇怪的是,日本原來是一個極度內向國家的形象已經被徹底顛覆。60年代的日本,美國學童經常要面對看待稀有怪物般的眼神,但是現在的東京街道上,任何一個日本人都不會對一個普通的外國人多看一眼。
“消失”是近年來在日本生活的外國人經常提到的詞。很多長期居住在日本的人經歷了日本受全球化影響,國門大開,西方文化傳入的一系列過程。外國人在日本社會雖然有時候會面臨尷尬的處境,會感受到一些日本人的排擠,但是這並不影響新一代日本人與他們的交往。在這些外國人的影響下,日本年輕一代也耳濡目染,逐漸西化。
西化了的現代日本東京,已經失去了當年的日本色彩,日本人的思想也隨著西化的深入發生了改變。日本傳統文化在本土逐漸失去了吸引力,西方文化大行其道。
古銅的膚色、銀色的頭髮、歐美的打扮、時尚的語言、破壞自己身體的藝術、不斷追求骨感的身材、前衛的性體驗、讓日本這片土地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本土化失去魅力,在日本街頭逐漸消失。
美國翻譯家、作家、電影研究者唐納德·裡奇在日本居住了半個多世紀,一直從事向英語國家宣傳日本文化的工作。但是近年來,他意外地發現,自己的工作內容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他從一個對外宣傳者變成了一個向日本人解釋日本文化的人。裡奇在《新聞週刊》發表文章說,日本在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融合中,也許有些迷失自我。
日本著名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在1953年執導的經典影片《東京物語》講述的是日本戰後經濟恢復和高速增長時期一個普通家庭中的悲歡離合。這部小津最喜歡的電影曾經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也打動了世界各國的無數觀眾。但是對當今很多日本的年輕人來說,影片中描述的情景已經十分陌生,他們根本無法理解當時的日本。裡奇在與東京大學的學生討論這部電影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一現象,他認為日本現代年輕人對當時的家庭模式不甚瞭解,在戰後急速城市化的程序中,人們賴以生存、寄託感情的傳統家庭制度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雖然年輕人仍可以理解電影中使用的各種傳統的敬語,但是他們對這種說法已經感到陌生,就好像這些詞語來自一個已經“消失”的世界。
《新聞週刊》記者克里斯蒂安·卡里爾在2004年
《大和魂--日本根性窺探》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