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大沙虎 (第1/1頁)
綠毛臭豆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較於聖恆帝的平靜冷淡,大虞皇朝各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此時都在是憂心忡忡。 此時他們所屬的部隊差不多都已經到達邊塞。 他們這些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雖然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私人軍隊,但是數量卻是有著嚴格的管控。 並且大虞皇朝的北司還給各家軍隊都配備了軍司馬。 北司有規定,凡是就任地方軍司馬的人必須是隻身前往,家眷必須留在原籍,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軍司馬對於朝廷的忠心。 並且軍司馬每隔兩年一輪換,他們的軍餉都是大虞皇朝親自發放,這樣就也可以大幅度降低軍司馬被藩鎮節度使藩王們的收買可能。 不過即使這樣也依舊不能完全限制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的野心。 在聖愍帝時期,由於聖隱帝一朝宦官勢力日漸膨脹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皇權。 聖愍帝登基之後由於急於求成,於是開始大肆打壓宦官那一時期北司的權利被極大的削弱,而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在那一時期開始跳過軍司馬的監管大肆擴張自己的軍事實力。 直至最後他們的兵力已經遠遠超過大虞皇朝所規定的數量,最誇張的是有藩王所統領的軍隊數量超過規制的數十倍。 不過之後,聖武帝繼位,這位皇帝雖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年時間,但是他卻的確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 他除了為兄長報仇,武力滅佛之外,最大的功績就是限制藩鎮節度使和藩王的兵力。 相較於他滅佛的直截了當,他限制藩鎮節度使呼和藩王的手段就要高明很多。 首先在他的手中北司的權利被再次提成,軍司馬輪換制也是由他從五年改為兩年的。 並且他為了剪除節度使和藩王們手中多餘的兵馬,他直接下令所有藩鎮節度使和藩王的兵馬每年必須前往塞北協助邊軍抵禦草原部族的劫掠。 此令一出當時天下震動,各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紛紛表示他們所屬之兵乃是為了護衛他們的安全,並沒有責任前往邊塞戍邊。 要說這聖武帝也是個猛人,面對藩鎮節度使藩王們的推諉,他直接一紙詔書就將所有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全部都召到皇城述職。 藩鎮的節度使們和藩王們面對聖武帝的詔書也沒有多想,他們這些節度使和藩王們平時都是嚴禁離開自己的封地的。 在他們看來這一次的進京述職就相當於一次公費旅遊了,而且目的地還是全大虞最繁華的皇都又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他們便興沖沖地跑到了皇都之中。 可還沒等他們好好享受幾天,聖武帝就直接帶著他們跑到了北部邊塞。 與其說是帶著他們前往邊塞,倒不如說聖武帝是押送著他們進前往邊塞。 原本還想好好享受享受的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實在沒有想到繁華的皇都並非是目的地,它只是一箇中轉站。 而那寒風凜冽的邊塞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地。 直到這個時候,有聰明的藩鎮的節度使和藩王們才明白聖武帝的用意。 之後果然如他們所猜想的一樣,聖武帝再次下詔命令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調撥軍隊來邊塞協助邊塞軍抵禦草原部族的進攻。 只不過聖旨之上寫的乃是,前往邊塞保衛他們的主上。 私下裡聖武帝還讓人透露,如果有節度使和藩王依舊不派兵,那麼等到草原部族進攻的時候遇到危險的他們只能自求多福。 於是,所有的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只得派遣自己的兵馬前來邊塞。 接下來聖武帝來了一招更狠的,他直接帶領著所有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主動北出長城與草原部族血戰在關外。 雖然所有的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極力反對,但是奈何聖武帝直接不於他們討價還價,直接裹挾著他們出了長城。 由於皇帝都親自出城了,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也只能騎虎難下。 而在聖武帝的帶領之下,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領著自己的軍隊與草原部族展開了血腥的廝殺。 據說那一戰直接屍橫遍野,將上百里的草原都染成了紅色。 藩鎮節度使和藩王的軍隊也在這一戰中傷亡慘重。 僅此一戰藩鎮節度使和藩王的軍隊數量直線下降,他們從此也再無與大虞皇朝中央軍相抗衡的力量了。 事後為了安撫這些損失慘重的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聖武帝直接下詔公示天下褒揚了他們保家衛國,守土安邦的豐功偉績。 從此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每年出兵協助邊塞守軍戍守邊疆也就成為了慣例。 雖然也有藩鎮節度使和藩王極力抵抗,但是他們最終都會因為各種正當的理由被罷免或者下獄。 因此,最終這也就形成了慣例。 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藩鎮的節度使和藩王們雖然在派兵的數量上有著硬性的規定,但是在兵卒的質量上還是能做些文章的。 不少藩鎮節度使和藩王們會在出徵之前用老弱病殘或者直接用百姓替換自己的精銳送往前線。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寧頌小說免費閱讀》 第四十七章 大沙虎(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