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一二章 御駕親臨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元年六月初一,是講武堂第一期學員開學的日子。講武堂的開學典禮,倒不像後世舉辦什麼開學開業或者開幕典禮那樣,搞得鑼鼓喧天、彩旗招展的。

不僅沒有這種熱鬧,而且還顯得有點肅穆。

大明皇帝姓朱,因此不管是朝廷和軍隊都崇尚紅色,不管是文官武官,但凡品秩稍高一點,制式官服多半都是紅色。

而六月一日的巳時正,講武堂正門前面的一棟石頭牌樓下面,就是一片紅色。

除了身著一片大紅的朝廷高階官員以外,作為講武堂第一期學員的一百五十名中下級武官,也各個身穿制式大紅色罩甲衣、頭戴制式鐵笠盔、腳踩黑色牛皮短靴,精神抖擻、整整齊齊地肅立著。

他們當然在等人,而他們正在等的這個人,正是當今聖上崇禎皇帝。

講武堂開學,擁有後後世靈魂的崇禎皇帝當然是一定要去的,畢竟這個講武堂可是自己親自提議建立的,而且講武堂培養出來的各級武官,將來都要作為大明軍隊的中堅力量來使用,是自己無論如何都必須要掌握好的一支力量。

與崇禎元年恩科進士不同的是,這些培養出來的武官,都是最直接地作用於皇明覆興的一支力量,將來是準備讓他們上戰場,為了大明,為了自己,拋頭顱、灑熱血的。

因此,當講武堂所有籌建工作都完成,而第一批學員也全部都入學完畢,孫承宗前來請示開學典禮有關事宜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提出,要親自出席講武堂開學典禮,並且要親自為講武堂開授第一課。

當時在場的內閣閣臣、軍機大臣,紛紛找出了各種理由勸阻,有的說大明的歷史上沒有這樣的先例,有的說皇帝輕易出宮、以身犯險不安全,有的說大內距離通州路途太遠、太勞累,總之,沒有一個不反對的。

但是崇禎皇帝堅持要這麼幹,並說要親自到現場,給講武堂帶去一面由皇后親手繡制的硃紅底色的飛龍翔鳳軍旗,最後內閣和軍機處看皇帝心意已決,只好趕緊安排下去。

皇帝出行自然不是小事,一套禮樂制度異常複雜,沿途護衛的任務也很重,又得黃土鋪道、行人迴避什麼的,牽扯很廣,費時費力,非常擾民。這也是內閣和軍機處不希望皇帝輕易出宮、到處亂跑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明代皇帝出宮的時候,他所乘坐的車駕,不是人抬的轎子,也不是普通的步輦,而是一輛二十四掛的巨型四輪馬車,叫作大輅,也稱作玉輅。

二十四掛的意思,就是需要二十四匹馬一起拉動。有的皇帝喜歡大場面,可能還需要三十六掛的大輅。而中國皇帝出行乘坐的這種四輪大馬車,有一個非常坑爹的缺陷,那就是缺乏前輪轉向裝置。

因此,多數情況下,最好都是走直道,否則需要轉向的時候,就會很麻煩。遇到阻礙的時候,不好轉向的話,只能是拆除掉擋在前面的一切東西。

正因為這樣,過去的朝廷大臣和民間百姓,都不喜歡皇帝沒事老是興師動眾地出宮遊玩,因為皇帝的四輪輅車十分寬大,轉向又十分不便,出行一趟成本高昂,往往非常擾民。

而且這種大輅,還有一個比較坑爹的重大缺陷,就是沒有減震。

因此,為了皇帝乘坐出行時的舒適度,大輅行走的輅道,必須鋪上厚厚的一層黃色沙土,很多時候還需要重新修正路面。

所有這一切,表面上看,是為了彰顯皇家的尊貴,但實際上最初的目的,不過就是為了減震,為了讓皇帝坐在輅車上面能少點顛簸,少受點兒罪。

但是崇禎皇帝的這次出行,當然不會完全按照過去的老規矩辦,要不然的話,別說提前幾天安排了,就是提前個把月佈置下去,皇帝出行的準備工作,也根本來不及完成。

這次崇禎皇帝出行乘坐的輅車,並不像萬曆皇帝時期的那麼巨大,那麼奢華。

最重要的是,這架輅車,還是天啟皇帝朱由校親手打造的,車上用的自然都是名貴木材,而車軸、車輻、車架和車輪等重要位置,要麼是精鋼所制,要麼就是包裹了一層熟鐵皮,儘管依然沒有轉向和減震裝置,但卻相對輕便了不少,只需要六匹馬就可以輕鬆前行,同時也符合天子駕六的最低標準。

當然了,這架輅車自從打造完成以後,天啟皇帝就病重不起,自然是一次也沒有乘坐過。

而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第一次見到這輛輅車的時候,當場就被震住了。

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在說中國古代沒有四輪馬車,並把這一點作為中國古人愚昧落後的一個標誌,

《日月當空照中華txt下載》 第一一二章 御駕親臨(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