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中書舍人 (第1/3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崇禎銀元的發行,崇禎皇帝是很有信心的,畢竟後世滿清朝廷在滅亡之前發行的銀元,當一兩的銀元含銀之後七錢二分,也一樣通行無阻。
就是後來民國以後發行的銀元,不管是袁大頭、孫小頭,壹圓面值的銀幣,含銀量也沒有超過八成的,也沒有引發什麼信譽或者其他流通問題。而這也正是如今這位擁有後世閱歷的崇禎皇帝的信心所在。
但是發行銀元,在大明的歷史上,乃至在華夏的歷史上,畢竟是頭一遭,肯定要先試行一段時間,不能一上來就把寶全都壓在上面。
先投入一百六十萬兩,兌上鉛錫鋅等物,鑄造二百萬枚當一兩的銀元,試一試,若是沒問題,再逐步推開。
今後不管是朝廷發放官員俸祿、士卒餉銀以及收繳賦稅,全都可以使用銀元結算,既可方面流通,也能為朝廷盈利,絕對是一舉多得。
議定了這個事情之後,崇禎皇帝又跟畢自嚴等人作了一番交代,讓戶部與工部攜手研究今後採取鋼模衝壓技術鑄造銀元的問題。
因為現在的銀元鑄造,採用的還是過去傳統的錢範澆鑄的方法,鑄成之後有毛邊,需要工匠逐個打磨,這其中就會有誤差和損耗,若是採取鋼模衝壓法的話,誤差和損耗就可以小到忽略不計了。
畢自嚴、畢懋良、劉彝鼎等人,聽完皇帝的話,自然是驚訝不已,他們沒想到皇帝連這個道理都懂,自然是領旨跪辭而去。
畢自嚴等人離去之後,李國鐠、徐光啟仍然在座,他們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向皇帝稟報。其中一個就是崇禎元年恩科進士的安排。
新科進士們在殿試以後,唯有一甲三人,即狀元史可法、榜眼夏允彝和探花張溥,在發榜的第二天即被授予翰林院的職務,其餘二三甲四百餘人隨後又參加了吏部主持的吏部試,然後根據綜合排名予以安排職務。
如今吏部試已經結束幾天了,崇禎皇帝雖然對吏部試之後的具體排名不感興趣,但是對於新科進士們的職務安排,還是有一些自己的考慮的。
徐光啟是具體分管這科會試的閣臣,而首輔李國鐠則是具體分管吏部有關的事務,因此,今日兩人聯袂,向皇帝彙報有關的安排。
等徐光啟口頭稟報完畢的時候,崇禎皇帝也已經看完了具體職務安排的名單,看到沈廷揚、李孟辰、牛金星、李信等人,都是清一色地安排在遼東、登萊一帶,有些不解地看著徐光啟,說道:“朕近日常常翻看新科進士們在殿試之上的策論,對沈廷揚、牛金星、李信幾人頗有印象,如今再看這份名單,這幾人全都安排在了薊遼前線,這是他們自身的意願,還是吏部按照名次作出的安排?”
聽皇帝說完這話,也看不出皇帝是喜是怒,李國鐠如實回道:“啟稟陛下,這次新科進士的安排,遵從陛下的旨意,在吏部排名篩選的同時,也分別徵求的新科進士個人的意願。
“這幾人的安排,當是吏部尊重他們個人意見的結果。陛下天恩,允許今科進士自選職務,臣聽聞,詔令一下,群情踴躍,爭選邊地,皆希望為朝廷建功,為陛下分憂。想來沈廷揚、牛金星、李信等人,也是如此。”
崇禎皇帝聽完,點了點頭,心想,這些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人物,果真都非一般人啊,如今遼東、登萊都屬於抗擊後金軍隊的前線,多少文官武將因為戰事不利而罷官或者論死。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中大臣多數以薊遼為火坑,即使是升職也不願調往那裡,而這幾個人卻敢於自薦前往任職,就這一點,就能看出這些人的不同凡響來了。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說道:“朕聽說,自遼事興起以來,朝官皆以赴邊鎮任職為危途,其中尤以遼東、登萊為死地,如今這幾個新科進士,卻主動要求前往遼東和登萊任職,朕觀這幾人皆非凡品。但凡願往邊地者,吏部皆可以升一級授官任用。
“至於沈廷揚、牛金星、李信這幾人,朕看可先不去邊地,暫任他們為內閣和軍機處中書舍人,吏部可再選三五人,在文華殿、武英殿當值,熟悉朝廷大政,過些時日放出去任職,或許就能造就一批棟樑之才。”
聽了皇帝這話,李國鐠心說,原來皇帝是這個意思,於是略一沉吟,說道:“如今內閣中書舍人多名,皆任職已久,陛下另選新科進士入值內閣和軍機處,充任中書舍人,這些人是否可擇優外放任官?”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說道:“這也正是朕的想法,中書舍人在內閣和軍機處當值,對朝廷大政最是瞭解,放為外觀,當能體諒朝廷為政之要,愛卿的意見很好。此前任職內閣和
《日月當空照中華txt下載》 第一一九章 中書舍人(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