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選將練兵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新軍督練大臣孫承宗來說,兵源、營房、錢糧、軍械等問題,目前看並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致命的問題,乃是新軍預備大營將校官佐的嚴重缺乏。
他就是把他手頭上掌握的宿將,全都安排下去也遠遠不夠,所以只好請旨傳令九邊各鎮,在推薦中下級武官入讀講武堂的基礎上,再各推薦一員副將以上高階武官到涿州練兵,而涿州大營所練士卒,將來也可以作為九邊各鎮的補充兵源予以派遣。
這樣的安排,雖然有可能會削弱九邊的防禦力量,但是對於征戰多年的九邊軍隊來說,有能力而又想到關內任職的高階武將,還是很多的。
這道命令加蓋皇帝玉璽之後,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傳達到了九邊各鎮。
數日之後,距離較近的宣府、薊鎮、山海鎮、大同鎮推薦的練兵將領就趕到了通州,先到直隸總督衙門報了到。
宣府總兵侯世祿派出了自己的副將麻登雲,薊鎮總兵劉策派出了任職副總兵未久的孫祖壽,山海鎮總兵趙率教也派出了副總兵,名叫宋偉。新任的大同鎮總兵官祖大壽,則派出了大同鎮的宿將黑雲龍。
各鎮總兵官很痛快地派出自己的副手或者功勳卓著的將領前來京畿聽用,不管是對他們自己來說,還是對被派遣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侯世祿派出麻登雲,可能是出於提攜後輩之心,因為麻登雲是萬曆後期援朝剿倭總兵官麻貴的侄孫,而侯世祿本人又是麻貴的親兵出身。
至於薊鎮總兵劉策把新任職不久的副總兵孫祖壽派來聽用,則是完全是想要眼不見心不煩。
歷史上的劉策就是一個庸碌之輩,從保定總兵任上提拔到邊鎮擔任總兵官,但卻仍然沒有邊防意識和進取精神,信奉無為而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於孫祖壽這樣一個精明幹練、總想幹事的新任副總兵,很是看不慣。
原本歷史上,孫祖壽後來被免掉了官職,在崇禎二年的冬十月,後金大軍入侵京畿之時,孫祖壽散盡家財,募兵千餘,北上勤王,並在京師德勝門外,與後金軍隊相遇,激戰陣亡。
如今上任薊鎮副總兵後,即屢次前出龍井關外探察,積極響應朝廷旨意,沿著長城關口募民屯墾,配合三屯營總兵王世欽等人,在龍山口、喜峰口、洪山口外修築堡壘。
孫祖壽到任不足半年,整個薊鎮邊關將士已經變得只知道孫總兵而不知道劉總兵了。對此,正牌子總兵劉策自然是非常不滿,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把他給攆走。
而趙率教派出副總兵宋偉,則是出於一片公心,宋偉本人也知道自己拙於臨戰指揮,而長於練兵治軍,所以總兵官趙率教一徵求意見,本人馬上也就同意了。
至於祖大壽推薦宿將黑雲龍,則是出於整合大同鎮的需要。
祖大壽帶著自己的五百多個子弟兵,到了大同鎮以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迅速控制大同鎮所屬軍隊,統一軍令,配合的就繼續使用,不配合的則調整崗位,而心中不服氣的,比如黑雲龍,就要給他遠遠地派出去,恰好遇到這個天賜良機,乾脆就把在大同鎮頗有影響力的黑雲龍,給推薦到了涿州練兵來了。
麻登雲、孫祖壽、宋偉、黑雲龍,都是四十多歲的年紀,四人到了直隸總督衙門報到了之後,作為新軍督練大臣的孫承宗一起接見了他們,人手一份新軍步兵操練章程,然後安排到了通州城外的講武堂新建成的東舍客館之中。
隨後十幾天裡,東江鎮副總兵老將王輔、遼東鎮副總兵老將朱梅、山西鎮副總兵王廷臣,延綏鎮副總兵李昌齡、甘肅鎮副總兵王性善、寧夏鎮副總兵王世國、固原鎮副將艾萬年、臨洮鎮副將張弘業,也陸續到達通州。
孫承宗接見完畢之後,一律安排在講武堂東舍客館之中,讓十二員將領先行熟悉當今皇帝有些另類的練兵之法。
這些人看了皇帝下令編撰的第一部新軍操典之後,倒也沒有反對或者質疑的意見。不是他們不敢,而是他們作為邊鎮將領,參加過數不清的沙場血戰,知道朝廷文官們看重的那些花裡胡哨的所謂陣法,上了戰場之後並沒有太大的用處,真正有用的還就是體力和紀律,有了這兩樣東西,士卒們上了戰場,至少能進能退,能打贏就打,打不贏就撤。
再加上三個月的預備兵訓練結束,編練成新軍第一鎮之後,還要在分為馬、步、炮、工等分科訓練,這就是以後的事情了。所以給他們安排的任務其實很簡單,就是完成體能和紀律的訓練,而這個也是他們這些副總兵們在各鎮都負責過的事情。
唯一出奇之處,就是皇帝
《日月當空照中華txt下載》 第一零五章 選將練兵(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