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章 兵變之四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的遼東義州,也就是後世的遼寧錦州的義縣,位於錦州城的西北方向八十里處,往西就是大明與東蒙古諸部的邊牆,北面是大淩河,東面是醫巫閭山,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如果說大淩河城,是寧錦防線的東部屏障的話,那麼義州就是錦州城的西北屏障,甚至可以說,不管建虜從哪個方向圍攻錦州城,只要義州還在明軍的手上,那麼建虜的後路就沒有保障。

當然了,如果說廣寧城始終在明軍手上的話,也能夠發揮這個戰略策應和牽制的作用,可以與大淩河城互為犄角,一個作為寧錦防線的北部前哨,一個作為寧錦防線的東部前哨。

明朝最初在遼東的戰略佈局,就是這樣的,頂在寧錦防線最前面的,一個是距離錦州二百里,朝著東北方向前出的廣寧,一個是距離錦州四十里,在大淩河西岸築起來的大淩河城。

明朝的廣寧城,就是後世的遼寧北鎮,而大淩河城就是後世的遼寧凌海。

若是擱在薩爾滸戰役之前,廣寧城的位置,自然是從軍事上控制遼東的最佳選擇,而當時的遼東鎮,也的確就是設定在廣寧城中。

可是到了如今,遼東的鐵嶺、開原、瀋陽、撫順,乃至遼陽等城池都淪陷了,廣寧城已經成為遼東鎮與建虜接壤的最前線,遼東鎮的治所都因此而不得不南遷到寧遠,這些已經足夠說明,廣寧城的存在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塊雞肋。

放棄了吧,面子上說不過去,畢竟一座城池的放棄,意味著方圓幾百裡的土地落入敵手。

可是不放棄吧,孤零零的一座城,挺在與建虜接壤的最前線,錢糧物資全靠寧遠長途轉運,常常供應不上,而且建虜動不動就來圍城。

建虜一圍城,遼東鎮的軍隊就不得不長途跋涉北上解圍,又因為廣寧距離錦州太遠,而同時又距離建虜太近,因此明軍每一回的北上救援,都會給建虜創造出無數個圍城打援的機會。

就這樣,到了崇禎年間的時候,廣寧城雖然掌握在明軍的手中,但實際上最終卻成為了建虜不斷給明軍放血的一個傷口。

而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麼廣寧城明明頂在寧錦防線的最北面,但卻一直並沒有被後金軍隊奪取的原因。不是後金軍隊奪不下來,而是後金刻意不去奪取,利用圍城打援的戰術,不斷地吸引明軍北上,在野戰之中殲滅北上的明朝援軍。而這個戰術居然也是屢試不爽。

那麼廣寧城的存在,在明末遼東戰爭史上究竟有沒有發揮過什麼積極的作用呢?可以說幾乎沒有。

因為廣寧城距離錦州較遠,軍用物資轉運困難,所以駐軍向來不多,因而每次錦州被圍,或者寧遠被圍,廣寧駐軍除了望洋興嘆,根本不敢出城追擊,或者南下救援。

而建虜軍隊每次都是直攻錦州,甚至繞過錦州,直攻寧遠。因此,若說大淩河城因為擋在建虜往西攻打錦州的戰略要道之上,還能起到一定的預警作用的話,那麼廣寧城在遼東鎮整個戰略中心南移的情況下,實在是一塊食之無味而又棄之可惜的大雞肋了。

歷史上耗費了無數錢糧,反覆重修的廣寧城,除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成為遼東鎮的失血口以外,根本沒有發揮朝廷希望它發揮的牽制作用。

而與廣寧城相比,歷史上未曾受到大明這一邊重視的義州,卻受到了建虜黃臺吉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幾次經過此地繞道蒙古直接打進大明腹地之後,後金方面愈發認識到了義州的重要,最終佔領了義州,並在義州築下堅城,駐屯重兵。

從此,寧錦防線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了,徹底喪失了進取的能力,只能龜縮在錦州和寧遠城中防守,而遼東軍隊不僅在東北方向上不能再有寸進,而且也失去向西牽制滿蒙聯軍從草原上進攻明朝腹地的能力。

因為義州城就在錦州的西北方向上,既極其有效地牽制了明軍的東進,也徹底關上了明軍西去的大門。

建虜在義州築城,一下子就把大明軍隊困死在了明末遼東這塊棋局之上。

如今的崇禎皇帝當然不會繼續放任這種情況發生。

早在薊遼督師鹿善繼赴寧遠上任之前,崇禎皇帝就已經明確告訴他,廣寧可棄則棄,大淩河可守則守,而義州則必須牢牢抓在手中,只有這樣,在遼東方面採取東攻西守的大戰略才能推行開來。

因此,就在鹿善繼到任之後不久,就帶著自己多年前就熟識的老戰友滿桂,先後去了錦州、大淩河和廣寧,一路上既考察瞭如今的前線形勢,也與滿桂、金冠、何可綱、祖大樂、金國鳳等遼東鎮將帥統一了看法。

《日月當空照中華txt下載》 第一章 兵變之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