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四七章 善後之策 (第1/3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寧遠兵變平定兩天之後,崇禎皇帝相繼收到了鹿善繼和方正化的詳細奏報。

鹿善繼將他回到寧遠之後的情況如實報了上來,同時還上報了義州新城稜堡修築的進展,以及薊遼督師府對遼東鎮防務調整的一些設想。

而方正化在奏報了他所瞭解的寧遠兵變始末之後,也一五一十地向皇帝報告了處死左良玉的情況。

處死左良玉,當然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交代給方正化的任務之一。

明末的歷史上有很多令人扼腕痛心的事件,而如今崇禎皇帝所做,就是讓這些令後世無數人扼腕痛心的事件儘量不再發生。

若是左良玉真能公忠體國,南明未必不能站穩腳跟,甚至可以說若非他養賊自重,北京城也未必會在崇禎十七年的三月淪陷。

在寧遠兵變的日子裡,崇禎皇帝每天都要到紫禁城玄武門外、西苑北海旁邊的景山之上“閒逛”,在一棵不知已經生長了多少年的歪脖子老槐樹的下面,一坐就是一兩個時辰。

隨行的鞏永固、王承恩、高文采等人,自然不知道皇帝這是在幹什麼。

然而,如今崇禎皇帝自己卻一清二楚,他如今來看的,正是歷史上十七年後,他的死亡之所。

而到了那個時候,唯有王承恩這個太監,會一路跟著他來到這裡,同殉在此。

三百年後,這裡會開放成一個人民公園,還會被後世的人們立碑來紀念,碑上會刻著明思宗殉國處或者崇禎皇帝殉國三百年紀念碑等字樣。

來此遊覽的人們,會嘆息當年的甲申國變,有的人甚至也會追悼他這位為國殉葬的大明皇帝。

只是後人的種種悼念,於他而言,已經毫無意義。即便是對當時的華夏而言,也已經毫無意義。

而現在他想做的就是要阻止這一切的再次發生。

要哪些悲嘆、惋惜、悼念,甚至眼淚何用?與其讓華夏後人帶著無限的傷感緬懷,倒不如讓他們帶著無限的驕傲回顧!

崇禎皇帝本來以為,自己大半年來的作為,已經帶給了大明不少的改變,對本來應該提防的事情反而有了一些懈怠,這次寧遠兵變卻讓他突然警醒甚至感到恐懼,因為歷史的慣性是如此強大,儘管做了大量的調整,卻依舊未能改變歷史的進展。

事實上,如果他真的熟知明末的歷史,他就會知道,如今大明的歷史程序,其實已經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比如,發生在寧遠兵變之前的固原兵變和薊鎮兵變,就沒有如同歷史上那樣,在七月上旬相繼發生。

因為如今的固原和薊鎮,已經沒有了發生兵變的基礎。

袁崇煥的到任,以及固原鎮的移防,讓滋生兵變的土壤完全不在存在了。

同時,由於花馬池池鹽的產出和開邊互市,如今的定虜鎮更是一改過去固原鎮的窮困,即將成為西北三邊諸鎮之中最為富庶的邊鎮之一。

邊鎮士卒的生活,也告別了過去令人想想就感到絕望的極端貧困,正在悄然地發生著一點一滴積極的變化。

薊鎮也是如此,隨著三屯營和建昌營在王世欽、尤世威的率領下出塞屯墾,大大改變了過去薊鎮邊軍的格局。曾經退居關內的三屯營、建昌營不再成為薊鎮的隱患,反而開始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三屯營和建昌營計程車卒們,沒有了長城關塞的保護,也意識到了自身處境的危險,很快就改掉了過去得過且過的散漫,不僅修築關外的城池積極多了,就是出操訓練都更賣力了。

所以,歷史上崇禎元年七月二十日發生在薊鎮三屯營的兵變,並沒有發生。

而這就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帶來的改變,雖然改變不大,但畢竟是一個好的開始。

此時此刻的崇禎皇帝,坐在乾清宮書房之中,看著鹿善繼和方正化的奏疏,心中思緒萬千。

寧遠兵變的平定,特別是那些歷史上罪有應得卻逃過一劫的人,這次全都死了,這一點更令崇禎皇帝深感欣慰。

但他知道,歷史上寧遠兵變之後三個月,錦州又發生了兵變,原因還是欠餉。

所以,他很快就同意了鹿善繼的奏請。一方面批准同意為遼東鎮補發欠餉,並提前解送下半年的錢糧餉銀。另一方面,批准同意鹿善繼對遼東鎮的重新整編,參考孫承宗當年的做法,將遼東真現有的全部軍隊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路:

其一,以遼鎮副總兵何可綱為前路統制官,統領錦州、大淩河、廣寧等地守軍,並參考義州新城做法,為錦州城增築稜堡;

其二,

《日月當空照中華txt下載》 第一四七章 善後之策(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