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十二章 三邊總督 (第1/3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實上,明末的時候並非沒有能臣,只是很多能臣都成為了黨爭的犧牲品。

崇禎即位後,閹黨覆滅,東林當權,而東林諸臣推薦任用的又都是自己人,大多不問能力,只問立場。

很多萬曆末、天啟年間罷免的大臣,即使能力很強,也都被棄之不用。

比如袁可立、喬允升等人,都還是不錯的。

想到這裡,朱大明說道:“今日起復了兩名老臣,刑部和漕督都算是有了合適的人選,朕心甚慰。但是還有一事,朕想與內閣議一議。

“近日陝西參政洪承疇上疏言事,說今年陝西自春至冬,沒有下過一滴雨,旱情嚴重,饑荒蔓延,民亂不息,而陝北延綏鎮、固原鎮等地尤為嚴重。

“陝西三邊自古民風彪悍,朕慮建虜未滅,而流賊又起。想按照過去的舊例,在陝甘寧等地,重設三邊總督,整頓固原、延綏、寧夏、甘肅、臨洮諸鎮軍務,提前做好防範。對於三邊總督的人選,朕想聽聽內閣的意見。”

朱大明自從來到大明,最擔心的兩件事,一個是東北的建虜,另一個就是陝北的流賊,所以對陝西發生的事情一直非常上心。

特別是考慮到,歷史上崇禎元年的一月份,也就是兩個月後,陝北的大規模民亂就要爆發了,若是沒有一點準備,到時候可就麻煩大了。

歷史上也是這個時期,崇禎同樣意識到了陝北饑荒的嚴重後果,重設了三邊總督這個職位,並任命時任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楊鶴為三邊總督。

可惜的是,這個楊鶴對待亂民有點心慈手軟,在一開始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居然一再主撫,結果流賊打不過官軍就投降。

楊鶴抓了亂民也不殺,就是放歸,然後這些亂民放歸之後繼續作亂,就這樣把整個陝西都給攪亂了,並催生了一大批新的亂民。

楊鶴這個人是個老好人,但的確不適合三邊總督這個很需要一點殺伐決斷魄力的職位。

說起來特別巧合的是,朱大明一直在惦記著提前重用明末的幾個能臣,比如袁崇煥、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等,但是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然而能臣不愧是能臣,如今洪承疇自己就冒出來了,而且剛好現在就在最需要他的地方,不過官職還不高、權力還不大,只是個剛剛到任的布政使司的參政罷了。

歷史上,天啟七年三月,也就是公元一六二七年三月,洪承疇由兩浙布政使司左參議升任陝西布政使參政。剛到任他就親眼見證了陝西及陝甘寧三邊地區持續一年的大旱和饑荒。

當時的歷史記錄中有三個字,即“人相食”,可見這次饑荒有多嚴重,也正是這次饑荒引起了今後十幾年的明末農民大起義。

看到洪承疇的奏摺,朱大明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洪承疇的名字終於出現了,而且就在最需要他的地方,憂的是如果處置不好陝北的民亂,大明將從此進入動盪歲月。

施鳳來、李國鐠、孫承宗三人,對於陝西及三邊的情況也都已經知道了,只是如今朝局不穩,正是大規模清洗閹黨,搞人事洗牌的時候,沒有將此事提上議事的日程。

如今見皇帝如此說,顯然是對陝西及三邊的情況憂慮到了極點。

於是施鳳來說道:“陛下,陝北土地貧瘠,加上近年來水利廢弛,天候略有乾旱,即鬧饑荒,小股亂民不斷,這樣的情況已有數年,陛下不必憂慮過甚。”

抬頭看見皇帝面色頗不好看,施鳯來趕緊又接著說道:“然而如今朝廷多事,若陝西三邊亂事擴大,必將牽扯朝廷大量精力,臣以為重設三邊總督,派遣能臣坐鎮,則陛下可無憂也。”

這一回朱大明倒是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朕意正是如此,卿等可有適當人選?”

說完也不待施鳯來等人回答,朱大明直接問孫承宗:“孫愛卿,三邊總督的人選,應該算作軍務,愛卿作為軍機大臣,可有合適人選?”

施鳳來、李國鐠一聽皇帝這樣說,那就是不準備再徵求他們的意見了,除非孫承宗這個所謂的軍機大臣沒有合適人選。

這樣的人選,孫承宗當然有,他督師薊遼多年,對於哪些些文臣有邊才,還是心中有數的。

他倒是想借此機會把閻鳴泰從薊遼總督的位置上攆走,但是攆走可以,卻不能放在這麼重要的位置上。

孫承宗想來想去,還是對皇帝說道:“陛下,勝任的人選,臣倒是有一個,這個人選,就是前遼東巡撫袁崇煥。臣督師薊遼之時多得其襄助之力,此人素有謀略,兼且殺伐果斷,是能夠獨擋一面的

《日月當空照中華類似的》 第三十二章 三邊總督(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