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十七章 諸部請粟 (第1/3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整個正月裡算是比較平靜的,沒有太棘手的事情發生。

然而二月裡的第一個大朝會剛過,通政司遞進來一個邊關急報,先是呈給了內閣,然後根據內閣的意見,又同時呈給了軍機處。

軍機處與皇帝之間,原則上不需要經過司禮監,所以比內閣更快遞進了皇帝的書房案頭。

奏疏是王之臣、畢自肅、滿桂、陳仁錫聯名上報的,內容則是遼鎮廣寧塞外喀爾喀蒙古炒化、暖兔、貴英諸部和薊鎮塞外三十六家蒙古部落,向薊遼督師府請求賞賜和互市的事情。

歷史上天啟七年的冬季,塞外蒙古人經歷了一次嚴寒雪災的侵襲,不僅牲畜大量凍死,而且許多老弱婦孺人口,也凍餓而死,一些部落實在熬不下去,於是紛紛向大明求救,請求互市。

而大明之前一直採取貿易封鎖的政策,對於沿邊效忠的蒙古部落會適當給予錢糧賞賜,而距離較遠、沒有交往的部落,則一律不準互市。

王化貞在任薊遼督師的時候,為了籠絡遼西廣寧北部的喀爾喀蒙古部落,每年都會給予錢糧賞賜,後來到了袁崇煥之後也是如此,雖然未經朝廷下旨允許,但慢慢形成了這樣的慣例。

等到崇禎皇帝即位以後,這位素來對塞外異族沒有好感的皇帝,在朝臣們的建議下,明令取消了對這些塞外沿邊蒙古部族的賞賜和接濟。

結果,這些部族不得不求助於後金,一年過後,紛紛成為後金建虜的附庸,到了崇禎二年冬季的時候,更是成為了後金軍隊繞道蒙古入侵大明的帶路黨。

如果當時的崇禎皇帝能夠勒緊褲腰帶,想想辦法拿出一筆錢糧,賞賜這些塞外部族,或許就能避免歷史上出現的這種情況,即使最終仍然避免不了,至少也能提前得到預警,而不至於毫無防備。但是當時崇禎皇帝剛接手大明帝國,一方面確實是國庫空虛,而另一方面也是心高自傲,根本看不上這些塞外部落。

這一回,擁有後世歷史知識的崇禎皇帝,可不會再這麼做了,哪怕只是能夠暫時拉攏住這些部族,花費一筆錢糧也是值得的。

所以接到了軍機處遞進來的奏報之後,崇禎皇帝很快就派人傳召孫承宗和李邦華這兩位不在京的軍機大臣,進京議事。

二月初七日下午,崇禎皇帝在武英殿軍機處中見到了張惟賢、孫承宗和李邦華三人。三位軍機大臣行禮完畢,分別坐定。

崇禎皇帝對著眾人說道:“昨日,朕已著軍機處,將王之臣等人的奏疏,送與孫愛卿、李愛卿觀看,不知卿等對塞外部族請粟怎麼看,朝廷是該接受,還是該拒絕?”

孫承宗、李邦華平時並不在軍機處當值,所以皇帝問起話來,自然是張惟賢第一個回答。

張惟賢說:“陛下,塞外蒙古部族,歷來是我大明的敵人,一到秋冬季節,都會成群結隊南下,名為歸附求賑,實為叩關勒索,如今我邊軍強而諸部弱,諸部搶掠不成則改為請賞。臣以為,諸部塞外異種,非我華夏同胞,關內尚有數省饑民待賑,至於塞外諸部,莫若乘機令其自生自滅。”

孫承宗看皇帝聽了英國公的話後默默不語,心裡有了底氣,說道:“陛下,英國公所言有一定道理,塞外諸部狼子野心,自然非我華夏同胞,但如今遼東建虜在側,若是我大明坐視諸部自滅,臣恐諸部離心,而建虜乘虛而入。若如此,關外蒙古諸部,或成建虜莫大助力,臣恐從此之後京師北邊無寧日矣。”

孫承宗的話當然也崇禎皇帝的心裡話,於是崇禎皇帝接著說道:“朕以為孫愛卿所言有理。賞賜或者互市,非為賑濟諸部,實為羈縻諸部。若是諸部離我而去,投奔建虜,則長城以北皆是敵境。此非大明百姓之福。但塞外異種素來狡詐,諸部災情是真是假,王之臣、畢自肅等人又言之不詳,只聽諸部一面之詞而賑之,朕恐貽笑於天下。”

這時,李邦華說道:“陛下既然有此憂慮,莫若令王之臣遣人前往諸部探看,若諸部所言屬實則賞賜錢糧以賑之,若所言虛妄則據理而駁之。若是諸部與我離心離德,莫若乘其虛弱而誅之,如此,可永絕喀爾喀蒙古諸部之後患。”

崇禎皇帝聽到這裡,點了點頭,然後對張惟賢說道:“英國公以為如何?”

張惟賢沉吟了一下,說道:“陛下若是決心賑濟諸部,太倉倒是不缺這點錢糧,但臣所慮者並非遼左諸部,陛下賞賜了喀爾喀、朵顏,插漢也來求賞,朝廷賞還是不賞?賞了插漢,土默特、鄂爾多斯也來求賞,朝廷賞還是不賞?塞外異族向來貪圖財貨,陛下賞賜之口一開,臣恐塞外諸部得寸進尺,求賞請賑不止

《日月當空照中華類似的》 第七十七章 諸部請粟(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