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頁)
精靈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級別低的,只能隨天子親衛在大營居住。每天被軍漢們的操練聲和喊殺聲包圍;加上朵顏三衛動不動就在校場上跑馬,練習騎射;磨練搶劫水平,住在大營中的文官百分之八十以上神經衰弱。即便如此,也不能抱怨。
練兵是為北征大漠;是為揚大明國威。士兵起早貪黑在校場上摸爬滾打,不甘人後,多高的思想覺悟!
敢抵制?抱怨擾民?傳進天子耳中,斥責一頓免不了,丟了烏紗都有可能。
朱棣在山東的連串動作,起到了絕佳的震懾作用。不只隨行官員心驚膽戰,訊息傳回南京,六部也是一場地震。
戶部尚書夏元吉帶頭上疏請罪,戶部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等人人自危,生怕明天就要被下崗,順便到大理寺和刑部幾日遊。這還罷了,若是錦衣衛拿著駕帖上門,那才真是大禍臨頭。
證實戶部確有官員同地方勾結,私徵糧稅,中飽私囊,一向嫉惡如仇的刑科都給事中周璟立刻上疏,彈劾戶部上下沆瀣一氣,同山東官員勾結,不顧民生疾苦,無視太祖成法,欺上瞞下,橫徵暴斂,以致民不聊生,不罪何以懲後?當苛以重罰!
周璟帶頭,留京的六科給事中,科道御史,紛紛上疏彈劾戶部違太祖成憲,不顧民生,應重懲戶部官員。戶部尚書夏元吉更有不察之責,必須摘其烏紗,奪其官印,以儆效尤。
彈劾奏疏送到北平,永樂帝看過之後,只發回四個字,回京再議。
未過兩日,北平又發來敕命,令戶部尚書夏元吉到浙西治水。敕令到後,五日內動身。
其他戶部官員都被晾在一邊,六科和都察院也沒接到隻言片語。
朝中文武面面相覷,難道天子不打算繼續追究山東的事了?
不可能。
高高抬起輕輕放下,扇巴掌只聽響不掉牙,絕不是永樂帝的風格。遑論此事牽涉到朝中與地方勾結,大量貪汙受賄,罔視皇令的嚴重問題。若天子不打算追究,隨駕的戶部官員不會未經大理寺審訊就被摘了腦袋。
若要繼續追究,又為何會派夏尚書去浙西治水?
治水是工部的活吧?讓一個成日同錢糧賬冊打交道的戶部官員主管水利工程建設,不說委派顧問,連個幫手都沒有,未免草率。 就算夏尚書愛好廣泛,博覽群書,學習過相關知識,也不代表能將理論完全用於實際。
一旦延誤治水的關鍵時期,關乎成千上萬人的身家性命,豈能如此兒戲!
工部的奏疏如紙片一般飛往北平,工部尚書,左侍郎和員外郎都有治水經驗,在奏疏中自請同夏元吉一起奔赴浙西。三個不能一起去,去一個也好。
在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問題上,永樂朝的多數官員尚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官場傾軋,政治鬥爭都可以暫時放到一邊,先解決大事才是根本。
人無完人。
不失大義,略有私心,人之常情。如此,皇帝才會放心安排工作。
要是人人都如篡權之前的王莽一般,走路都能用尺子量,皇帝才該睡不安穩。
工部尚書的奏疏快馬加鞭送到北平,朱棣的回覆也很快,維持原命。
簡單一句話,一事不煩二主,就是夏元吉了。
這下子,留京官員更摸不透天子到底是什麼心思。到底是看重夏元吉一個人,還是釋放給所有戶部官員的訊號?能不能給個提示,好讓大家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安排。
可惜朱棣不是一般人,想完全猜透他的心思,難度不下於徒步登上珠穆朗瑪峰。
留京官員猜不透天子的意圖,心中打鼓。關鍵人物,戶部尚書夏尚書卻打起包裹,帶著隨從奔赴浙西。比起同僚,夏元吉格外的平靜,平靜中甚至有些許期待。
大多數人沒察覺到夏元吉的變化,文淵閣七人則是例外。
作為朱棣的機要秘書,七人對天子的瞭解,多少優於他人。比起身在局中的六部官員,解縉和楊士奇等人更能站在另一個角度觀察這件事。
“天子會動戶部,卻不會處置夏元吉。”
調開夏元吉,令他去浙西治水,正代表天子對他的信任和迴護。
永樂帝會繼續重用夏元吉,此事毋庸置疑。會如何處置其他戶部官員,大概要看他們有沒有蹚山東的渾水,踩進去的腳,到底陷了多深。
各地的奏疏依舊按時由通政使司封存,經文淵閣,再送往北平。
快馬每日馳騁在官道上,沿途官驛日夜都要有人看守。遇上連夜趕路的急件,不能及時更換馬匹,驛丞
《清和老師》 第1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