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2章 東晉政府的兩次北伐(二 ) (第1/2頁)

煮茶喝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時,北方歸附計程車人百姓日以千計,魯郡(今山東省曲阜市)有500多家百姓相聚起兵,歸附東晉。 褚裒派部將王龕、李邁等將領率領精銳軍隊3000人去迎接魯郡起義的百姓。 王龕大軍孤軍深入,又無後援,與後趙大都督李農率領的2萬騎兵在代陂交戰,王龕大敗,全軍覆沒。 首戰失利,損兵折將,褚裒心中害怕,這才明白,石虎雖死,後趙大亂,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後趙大軍多年作戰,經驗豐富,兵強馬壯,並不是一時能夠戰敗的。 於是,褚裒引兵退駐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主動上疏請求貶職。 東晉朝廷解除他征討都督之職,但還是任命褚裒繼續鎮守京口。 就這樣,一場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首次北伐就此結束。 但是,就在此時,後趙大將冉閔起兵反趙,頒佈“殺胡令”,胡漢矛盾驟然升溫,胡人晉人彼此廝殺,中原大亂。 近20多萬北方晉人渡過黃河,前來歸附東晉。但褚裒此時恰巧已帶兵回師京口,無法接應。 結果20多萬晉人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中,部分百姓被後趙重新擄走,大部分被胡人所殺,另有十之一二的百姓被東晉的門閥士族擄為奴客。 褚裒北伐失利,回到京口,只見到處哭聲一片。 褚裒忙問:“這是怎麼回事?” 周圍的人對他說:“這些全是代陂之戰中陣亡將士的家屬。” 褚裒聽後,羞愧難當,憤慨病倒。同年十二月,褚裒去世,享年47歲。 褚裒北伐失利,桓溫卻是大喜,再次請求北伐,但是朝廷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始終沒有確切答覆。 雖然不能讓桓溫北伐,但是北伐的戲還是要演得,否則既顯得朝廷沒有進取之心,同時又給桓溫製造北伐的藉口。 這次北伐統帥的人選還是一位聲名在外的人物——殷浩。 殷浩早年酷愛老莊之學,善於清談,在當時名望極高,人們將他與管仲、諸葛亮等相提並論。 曾經有人問殷浩:“我將要做官而夢見棺材,將要發財而夢見大糞,這是為何?” 殷浩直言道:“官本腐臭,故將得官而夢屍;錢本糞土,故將得錢而夢穢。” 當時的人們聽後,都將殷浩的這番言論認為是至理名言,從此殷浩名聲鵲起。 殷浩曾經隱居十年,朝廷屢次徵召,殷浩稱病,就是不肯出仕。 當時東晉的名士王蒙、謝尚拜訪殷浩後,感慨地說:“殷浩不問世事,何以對得起天下蒼生?” 這時的殷浩,儼然是東晉時期第一人,玄學領袖,與西晉時期的王衍各領風騷。 此後,會稽王司馬昱、皇外公褚裒先後數次舉薦殷浩,但是殷浩再三辭讓,就是不去當官。 從當年的三月一直至七月,朝廷屢次徵召,殷浩屢次謙讓。 如此反覆三四次後,殷浩實在是迫於無法,這才“被迫出山”。 會稽王司馬昱因為殷浩名望極高,又倍受朝野推崇,所以視殷浩為心腹之臣,以抗衡桓溫。 殷浩自識才高,名聲在外,瞧不起桓溫那樣只會領軍打仗的“將種”。 而桓溫也看不起殷浩這些只會誇誇其談,沒有半點真才實學的“嘴客”。 因此二人彼此猜疑,相互不和,但是以會稽王司馬昱為代表的朝中大臣卻是樂得其見,坐山觀虎鬥。 褚裒北伐失敗,朝廷決定任命殷浩為中軍將軍、假節、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 殷浩接受朝廷之命,以收復中原為己任,準備大幹一場,以酬壯志。 就在殷浩準備北伐的同時,桓溫也上表請求北伐。 這本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此時後趙滅國,前秦內亂,前燕正與冉魏交戰,中原亂作一團。 而東晉一方,若是殷浩和桓溫同時北伐,互為犄角,相互支援,可大大增加作戰實力。 但是朝廷卻沒有同意桓溫。 桓溫知道朝廷這是想利用殷浩來抗衡自己,因而心中十分忿恨,於是“拜表輒行”,親率5萬大軍順流而下,來到武昌,朝廷上下一片驚恐。 此時殷浩的“慫”樣初顯。 殷浩以為是桓溫妒嫉,準備收拾自己,於是嚇得連忙上書辭去官職,以避禍端。 最後會稽王司馬昱親自寫信給桓溫,勸阻桓溫回師荊州。 司馬昱德高望重,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是皇爺爺輩。所以桓溫給了司馬昱一個面子,率軍返回荊州。 一場虛驚,卻嚇得殷浩一個半死。 於是,殷浩決定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挫敗桓溫。 永和八年,殷浩上表北伐,準備進攻許昌和洛陽,修復陵園。 殷浩命淮南太守陳逵、兗州刺史蔡裔為前鋒,安西將軍謝尚和北中郎將荀羨為督統,並以長江以西一千多頃水田作為軍糧儲備。 此次北伐,其實時機非常好。 當時冉閔的部將豫州牧張遇以許昌等城歸降東晉;羌人姚襄又被前秦所敗,投降東晉;而且前秦內部也是危機四起,叛亂不斷。 三大機會擺在面前,但是殷浩及其部屬卻沒有把握住時機,白白地浪費了一次大好機會。 此次,殷浩聽說冉閔重生,現身

《五排屠夫影片大全》 第112章 東晉政府的兩次北伐(二 )(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