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身寒微(圖)

張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小窪村人。此地後又改稱大窪縣東風鎮葉家村張家甸屯,現改稱大窪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其實,這裡現在只有一片房屋遺址,已經根本沒有村落了。1875年3月19日(清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生。其祖籍主要有兩說。一為山東省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發業農,稱素封。”①“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蹟的紀念文體。該文稱“遠祖居山東”,主山東省說。一為河北省說。河北省中又有河北大成、河北高陽、河北河間三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②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的,載於《張大元帥哀輓錄》。文中明確地說“其先為直隸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說。從有關歷史記載看,張作霖的祖籍是諸說並存。因多數主河北省說,張學良亦自稱,他的祖籍是河北省大成縣,故張作霖的祖籍為河北省大成縣。 因生活無著,其先祖張永貴跑到了東北,從事農業開墾。到其祖父張發時,從事農耕,“稱素封”。所謂“素封”,是指雖然沒有官爵封邑,卻和受封者一樣富有。這是說,在張發時,張家是富有的。張發有四子,其第三子是張作霖的父親,名張有財。“祖歿,父以析產徙海城之小窪,復於駕掌寺村設商肆”。張發死後,家產分給了兄弟幾人。張有財帶著他的那份財產,來到了海城。 其父張有財是個遊手好閒之徒。先是開了一個小雜貨鋪,收入甚微。後來小雜貨鋪倒閉,他又不願幹活,就整天賭博胡混。因欠人家賭債,被仇家債主害死。那年張作霖13歲①。 張作霖本來沒錢唸書,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師幫了他的忙。這位老師名叫楊景鎮,那時教私塾。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個小孩偷偷聽他講課。好奇地叫進來一問,小孩答道:“我叫張作霖,我願意唸書,家窮,上不起學,因此常在這裡偷聽。”楊先生感到這個小孩想讀書識字是好事,就免費讓他上學,還贈給他紙筆。這時的張作霖已經是13歲了。就這樣,張作霖讀了一段私塾。在這裡,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張作霖知道感恩,他後來當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不忘舊誼,特地請楊景鎮到瀋陽來,在家裡開設了私塾館。張學良就曾跟他讀書②。這乃是後話。 其父死後,家庭生活更加困難,沒有辦法,其母王氏只得帶著4個孩子投奔到鎮安縣(黑山縣)小黑山附近二道溝孃家。張作霖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孃家生活也是非常困難,又添了五張嘴,簡直沒法繼續生活下去了。張作霖不能指望家裡了,只有到社會上混飯吃。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混跡社會(圖)

那時的中國是一片混亂,東北地區尤甚。清朝政府腐敗透頂,中國大好河山任人宰割。沙俄強行割去中國領土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仍覬覦中國東北的廣袤土地;中國甲午戰敗,日本魔爪深入中國東北。官吏橫徵暴斂,百姓不堪忍受。亡命之徒便鋌而走險,嘯聚山林,土匪蜂起,打家劫舍,百姓生活更加痛苦了。 張作霖小時候就常跟他的父親出入賭場,受到薰陶,也愛賭博。開始時,他靠賣燒餅賺點錢,可是很快就輸光了。他的母親讓他改學木匠,他嫌拉鋸太累,不愛幹。他一度曾流浪街頭,沿街乞討。後來流浪到營口高坎鎮,他在大車店給人家打雜。有時騾馬病了,他就弄點草藥給治,還真的就治好了。他很聰明,一來二去,就成了獸醫,這個行當他還比較喜歡。後來,他開了一個獸醫樁,以此為生①。以後,他命運多舛,被人冤枉,遭受痛打,差點送命。經好心人幫助,得以不死。他似乎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走投無路,死又不甘,求生無門。恰在此時,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便抱著一線求生的希望,從軍了。他投到宋慶毅軍馬玉峎的門下,當了一名騎兵。那年,他20歲。他喜好馬匹,“以精騎擊,得名擢哨長”②。甲午戰敗,他逃回了遼西。1895年,他21歲時同趙家廟地主趙佔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的生母。張作霖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他不想像他的同鄉那樣過著衣食無著、平淡無味的生活,他想換個活法。&nbsp&nbsp 。 想看書來

投身綠林(圖)

甲午戰後的遼西是個三不管地區。散兵遊勇成群,乞丐難民遍野。官府腐敗,土匪橫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

《講述張作霖》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