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簡介
王桐齡(1878—1953)
我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號嶧山,河北人。清末考取秀才,曾兩度留學日本,1907年畢業於東京第一高等學校,191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他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外攻讀史學而正式畢業的學人。曾任北京政府*參事,後應聘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改為北京師範大學後,任教授;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間曾任系主任,並先後在北京法政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課,先後擔任中國史、東洋史課程,並創辦志成中學。王桐齡從事歷史教學近四十年,桃李遍天下,著譯豐碩,有《中國史》、《東洋史》、《中國民族史》、《中國曆代黨爭史》、《儒墨之異同》、《局儉堂詩存》等書。
解雪
青年女作家,山東淄博人,擅長寫作歷史、勵志類題材的作品,主要作品有勵志書《改變人一生的度》,文化專著《品四書》,歷史小說《曹操》,劇本《買房記》。現為中國文化管理學會專家委員,中國文學網副主編。
章偉
男,筆名凡心,安徽人。主要從事紅學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動,1997年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詩集:《凡心愛情詩》、《白雪的問候》、《沉默的伊甸園》,長篇小說《中專生》,紅學專著《紅樓夢通讀》。作品散見國內各級報刊雜誌,獲《詩刊》社舉辦的“八喜杯”全球詩人詩歌大賽八一獎章,《中外少年》舉辦的“夢工場”全國電視文學作品大賽一等獎。作品入選各種詩文集,現為中國文化管理學會專家委員,巢湖市作家協會會員。
蔡大東
男,畢業於吉林大學,青年作家,吉林省靖宇縣人。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評論、賞析及中國古代歷史研究頗具心得。在網路論壇上發表過多篇熱門帖子,其中《三國史上的十大系列》等作品深受網友追捧,被多家網站轉載。曾在《長白山日報》連載《三國雜談》,在《吉林日報》、《新文化報》、《讀書文摘》等報刊上發表品評歷史及賞析古典文學的作品多篇,均受讀者好評。主要作品有《三國那些人兒》、《三國中的愛情故事》、《三國人物才能終極排行榜》等。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中國曆代黨爭》第一章(1)
第一節 學術生態下的南征北戰(1)
世界上人類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大多位於河海之濱或河流交匯之地。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恆河,美索不達米亞原野上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類古老文明的血脈。古老的河流,培育灌溉農業,也讓文學與數學之樹開始發芽生長。輪子的發明,將交流和貿易成為現實,文字的出現讓人類成為真正的文明人。但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建立在單一的灌溉農業基礎上,一旦灌溉條件失去,古代文明也隨之衰敗,於是,古老的巴比倫文明就掩埋在亙古的沙塵之中。
我國的古代文化則不然,那時候東亞季風吹拂著華夏大地,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雖然不如西方河流那樣便於利用,卻為我們的先民創造下多種生態因子,為先民發明創造更高更復雜的利用自然條件的技術鋪下了客觀基礎。
中國有黃河、揚子江兩大河流。黃河與長江都發源自崇山峻嶺,而不是兩河流域那平坦的原野。從山岩噴洩而出的江流必須有較高的技術才能利用,而廣大地域的多中心文化,又使得中華文化的發展不致因為某個中心的衰落而全體消亡,因此,中華古老文化的不曾中斷並持續發展就是客觀的必然。
回顧兩河文明的發展,中國的黃河流域的文明,是在以小米的種植為主的旱地農業的基礎上誕生出來的。這個小米包括粟和黍。最早的幾個文明都是在穀物農業這個基礎上產生的,因為農業的產生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文化系統,它需要對賴以種植的穀物做長期的觀察,對這些穀物有一些認識:一個是可食性的認識,一個是耐儲藏的特性的認識。而種植穀物,對土壤要有認識,對土壤的肥沃、貧瘠要有認識,對水的溫度有所認識,對季節有所認識。既然要栽培農作物,還要製造相應的農具:種植的農具,收穫的農具,加工穀物的農具,然後,穀類食物做飯吃時,還得有炊具。這套東西整個構成一個文化系統,這在黃河和長江就形成了兩種文化體系。
就這樣幾千年形成了傳統,而這種傳統最初的形成取決於水土。程式是這樣的,首先在一定的水土基礎上產生相應的經濟,然後在這個經濟的基礎上產生相應的文化,這種文化就形成了相應的傳統
《中國曆代黨爭史txt》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