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那段時間,奧巴馬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對未來也失去了信心。看到兒子的變化,母親心急如焚。她遠在印尼給奧巴馬寫信,介紹自己的生活情況,那時她在一個促進經濟發展的非營利機構工作。在信中,她為奧巴馬的未來作打算,鼓勵他申請上大學。1979年春天,母親還帶著奧巴馬9歲的妹妹專程飛回夏威夷參加他的高中畢業典禮。
大學時代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四章 跌宕的青年時代(3)
奧巴馬被幾所大學同時錄取,最後他選擇了洛杉磯的西方學院。之所以做出這番選擇也部分是因為他遇到了一個隨家人來夏威夷度假的洛杉磯女孩。
奧巴馬在西方學院度過了兩年時間。大學坐落在靜謐的老鷹巖社群,這裡有著西班牙式的建築和鬱鬱蔥蔥的樹林。校園裡一群非裔美國學生總是聚在一起。奧巴馬說他們簡直像是個“部落”,每天都形影不離,步調一致。大學一年級時,奧巴馬住在學生宿舍裡,後來他搬到了校外的一間公寓。
“這裡沒有一個自由派的美國,
也沒有一個保守派的美國,
這裡只有一個美利堅合眾國。
這裡沒有一個黑色美國和一個白色美國、拉丁裔美國、亞裔美國,
這裡只有一個美利堅合眾國。”
——奧巴馬演講精彩片斷
儘管奧巴馬在西方學院僅僅呆了兩年,這短短的兩年卻使他的人生髮生了重大轉變。
他開始使用“巴拉克”這個肯亞名字,至少在朋友之間,不再用“巴利”這個印尼名字。他的同學鼓勵他要努力奮鬥,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不要整天想著種族問題,為了尋找所謂非裔美國人的生存意義把自己搞得悶悶不樂。從那時起,他開始對校園政治突發奇想,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最早奧巴馬從撤資運動中深受啟發,這個運動號召學校停止對南非政府的支援(當時南非受少數白人統治,他們推行種族歧視和隔離政策),並撤回對南非的各項投資。在一次###中,奧巴馬就這個問題作了演講,他發現,自己是個天才演說家,人們為他的言辭深受鼓舞。
奧巴馬的一些作品發表在學生雜誌《聖宴》裡,其中有一首詩寫的就是他的外祖父,其中體現出19歲的奧巴馬如何在自己各種不同的身份中尋求平衡,此外,字裡行間也透露出他對外祖父的深厚感情。
坐在他的椅子裡,寬闊的椅子破爛不堪
上面佈滿點點灰塵,
外祖父換換頻道,然後咂一口
西格拉姆酒,乾淨利落,他問道
該怎麼對待我,這個初出茅廬的青年……
可奧巴馬在西方學院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聚會上,學習不再是他的頭等大事。朋友們有的畢了業,有的中途輟學,這使得奧巴馬開始思考人生。他認為,若想在一生中有所成就,那麼自己需要找個新的地方洗心革面,重新開始。西方學院和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有個合作辦學專案,奧巴馬決定離開加利福尼亞繼續向東行進。
紐約人生
到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後,奧巴馬決定一切重新開始,徹底擯棄那些在西方學院養成的壞習慣。在位於東哈林第一大道和第二大道之間的94號大街上,他在公寓裡租了個房間,房間不僅地板傾斜,供暖也極不規律。在那裡他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步行往返於家和學校之間,權且作為繁忙學習中間的片刻休息。暑假期間,他還在建築工地上打工掙學費。只有家人和幾個老朋友還用他的印尼名字,稱他為“巴利”。在紐約,他用的是肯亞名字“巴拉克”。
在哥倫比亞的師生記憶中,奧巴馬是個嚴肅認真的好學生,經常泡在圖書館裡博覽群書。2007年3月29日,莫里斯?鮑斯里在《芝加哥論壇報》發表文章,記錄了國際政治學教授邁克爾?拜倫對奧巴馬的回憶。他說,當時的奧巴馬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曾寫過有關美蘇裁軍對話政治意義的論文,並且成績優秀。據同班同學回憶說,奧巴馬的思想非常成熟:“雖然和大家是同齡人,但看起來卻老練沉穩得多,總是泰然自若、遊刃有餘。課堂討論中他表現得非常出色。他看待處理問題視野寬廣,角度多樣,這是我們遠遠不及的。”
在紐約剛過完他21歲生日的幾個月後的一天,早餐時分,奧巴馬接到一個電話,是他在內羅畢的姑媽簡打來的,在電話裡他得知父親遇車禍身亡。
奧巴馬隨即打電話告訴母親,母親頓時淚如雨下。奧巴
《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