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仲昌提議自商胡決口下開鑿六塔渠,引黃河東注橫隴故道。可以使商胡口的決堤處減緩災情,容易堵塞決口處。一但成功,便可成為黃河的永久姓分水道,如此主河道便可安然度過洪峰,不再出現決口水患。
方案一經提出,得到了仁宗皇帝的同意。前宰相、判大名府的賈昌朝提出的‘回覆舊道法’則被放棄。
於是乎,北宋王朝積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向六塔河集結,解決黃河水患。當時的名臣歐陽修得知訊息之後,立即上書反對,可是最終石沉大海,河入六塔的方法依舊被實施。
六塔河被挖掘疏通了,商胡口的黃河決口也被堵上了。黃河似乎按照著相公們的期望分洪流淌,安然入海。
可惜他們忽略了一點,黃河水勢滔滔,豈是一個六塔河所能容納的?雖有黃河橫隴故道在,可是因為淤積,河床已經越來越高,整修不徹底的情況下,行洪效果很差,水流速度勢必會大大減緩,六塔河的壓力無疑會大大增加。可惜六塔河作為一條內陸小河流,根本沒有這樣的容量和分洪能力,結果可想而知。
很戲劇姓的一幕出現了,就在商胡決口合攏的當晚,黃河再次在此處決堤。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河入六塔方案就這樣無疾而終了,帶著許多人的遺憾與無奈徹底的失敗了。而黃河水依舊滔滔不絕,肆虐北方,因此受苦的老百姓不計其數。(未完待續。)
第四三七章 北宋之殤(下)
六塔河方案無疑是失敗的,宋朝因此損失的人力物力不少,甚至連修築河堤的工人都來不及撤離,便發生了決口,因此而溺死之人不少。
自此之後,黃河依舊肆虐河北之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河道也發生了些許變化。在大名府以東的地方,黃河分為兩支,一直繼續向北,沿著第一次黃河改道的路線,透過御河流入界河,在宋遼交界處入海。
因為黃河北流對防禦遼國諸多塘泊有巨大影響,故而宋朝國內一直有堵塞北流的說法。只是自從李仲昌等人治理黃河失敗後,很長時間沒有人敢提治理河患一事。畢竟六塔河的教訓還歷歷在目,沒有把握的情況下,豈敢拿大宋王朝和諸多百姓的身家姓命來冒險。
黃河支流經過魏州這一段稱為二股河,寬二百宋尺,黃河從二股河下行一百三十里到達魏、恩、德、博四州交界處,稱為四界首。嘉祐五年,河北都轉運使韓贄建議每年派遣二千丁壯年疏浚二股河,將二股河水引入金、赤兩條河流。
如果開鑿二股河取得成功,黃河便可以經過魏、恩二州向東流至德、滄二州進入大海,因而黃河水流可分為兩股進入大海,這樣即可防止黃河上游地區河道堵塞的危險以及黃河水由於排洩不暢而造成的災害,還可以緩和黃河決口所造成的洪水氾濫。
其後韓贄將所作《四界首二股河圖》上呈中央,朝廷按照他的建議,役使三千士兵,一個月後完成了開鑿二股河的工程。至此,黃河水流一分為二進入大海。
但是黃河水依舊北流的狀況並未減少,所以宋庭之內便一直有呼聲,堵塞北流,完全讓河流東流。畢竟,這是為了國防需要進行考慮,沒有了那些塘泊,沒有了黃河,宋朝都城汴京便直接暴露在遼國人的鐵蹄之下,故而這個問題刻不容緩,必須要儘快解決。
只是堵塞北流的計劃都未能完成,直到現任皇帝趙頊繼位,熙寧元年,河決於恩州,河北之地再次受災。當時遼國使臣死在汴京,以至於契丹鐵騎蠢蠢欲動,給大宋朝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痛定思痛,皇帝趙頊覺得,黃河水患必須要儘快解決。新任宰相的王安石也對此表示支援,故而立即加大投入,治理黃河。辦法自然是堵塞北流,使河水東流入海。在熙寧二年的時候,終於修築堤壩,截斷了黃河北流,讓黃河水進東流。滿朝文武都鬆了一口氣,黃河水患似乎終於解決了。
可是才僅僅過去兩年,黃河淤塞就越發的嚴重,河堤上依舊險情頗多。如果不發洪水還好,一旦發起大水,會不會再次出現決口與改道當真不好說。
可惜天不隨人願,北宋時期整體的氣候要比後世寒冷一些,因此黃河流域的降雨比較多。這也是黃河水患經常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熙寧四年,從暮春開始便是乾旱,滴雨未下,以至於黃河兩岸的莊稼大受影響,呈現出減產甚至是絕收的趨勢。這都不算什麼,大宋朝的錢糧素來是仰仗東南,只要江南與江淮豐收,再透過運河北運而來,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官家和相公們並未把旱災放在心上,他們擔心的是水災。大旱之後有大澇
《宋王應麟撰玉海線上免費版中華書局》 第27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