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章 學堂同窗 (第1/2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送走了王麻子,秦剛一看時間差不多,就和父親打了個招呼,背上書箱去學堂了。 一路上,總有熟識的街坊跟秦剛打招呼:“小郎上學去啦!” 秦剛感覺,自己的這個前主似乎人緣還挺不錯。 高郵軍在宋朝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行政地區。一般來說,宋朝採取了路、州、縣三級行政區劃。但是在邊境前線地區,由於特殊的軍事需要,會用軍來替代州,實行軍政一體化的管理。然後特別重要並且繁華的州,會升格為府,例如江寧府、大名府等。 而高郵,由於地處於揚州與楚州之間,正好扼守在南北運河及驛道之要衝,差不多會有八成以上的東南賦稅及漕糧都要經過這裡。 自大宋立國以來,因為西邊的高郵湖與洪澤湖相串連,其間號稱有三十六湖泊星羅密佈,黃淮時時氾濫,水患頻頻,許多災民最終會淪為匪徒,滋生於湖蕩之中,治安形勢頗為嚴峻。 於是,宋初把這裡單獨劃出來設成了軍,就是為了實現與邊境軍事要地那樣的軍政一體化管理,駐守軍隊,嚴防匪患。 在熙寧四年,朝中有人認為匪患不重了,就廢除了幾年。但是後來一看,湖匪還是很多,不行,到了元佑年時,又重新設定了回來。 所以高郵這個地方雖然很小,但是它的行政級別卻在名義上是與南北的揚州與楚州平級的。 一般來說,軍與州在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判官,即軍判官與州判官。但是朝廷往往會另派“知軍州事”一職,簡稱知軍或知州,來監管並決定地方行政事務,而後者往往就成了事實上的最高地方長官。 因為知軍和知州都是差遣官,代表朝廷而來的,所以派出的官員品級則不一定。 只是宋朝的奇葩之處在於,同樣是知州,重要的地方會有二品官員擔任,不重要的地方,七品官也可以充當。 高郵軍的下轄只有一個高郵縣,另外會有自己的縣令、縣丞、主簿與縣尉一眾官員,軍縣兩套衙門都在同一座高郵城中。所以在學政、農政這方面往往會合並在軍衙統一管理了。 負責高郵軍的教育主官就是軍學教授林武功【詳見本章末注】。聽著這名有點像個武人,但人家卻是不折不扣的進士出身,經國子監考試合格後,被任命到高郵的正式學官。 馬伕子名倫,字伯文,是林教授在國子監的同學,據說十五歲就取了地方貢士,但省試卻三次落榜。原因是他正好逢上宋朝廷在取士方向上最搖擺不定的那些年: 第一次參加時,是以詩詞賦為主,第二次時又改成了以策論為重,再下面一次時又開始注重經義的理解。 馬倫的運氣實在不好,沒有一次能踩在點上。心灰意冷之下,便應了林武功之邀,來高郵開了個私塾,教習學生。 馬倫自己省試落榜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三者中並沒有特別擅長的,但這點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不偏科”,而要是用在了教書時反倒成了長處。因為無論他在哪個方面的涉獵,都足以指導學生了。 所以,幾年下來,馬倫私塾中的學生取貢人數,一直是高郵城裡遙遙領先。因此,送到他這裡來讀書的學生,足有二十多個。 宋代的科舉沒有後來那麼繁瑣漫長,只有三級,大約每三年開考一次。先是秋天舉行的取解試,也被稱為“秋闈”。一般是由地方州、府、軍主持,各地分配有一定的名額。考中的學子可以參加後續的進京趕考,也會被稱之為貢士。 然後過了春節,就開始在京城舉行省試,這裡的省是指代主持考試的尚書省之意,也被稱為“春闈”,省試透過就是進士。 然後皇帝還會象徵性地進行一次殿試,殿試到了後來就不太會淘汰人了,其目的主要是彰顯皇權,給皇帝一個面子,由他來確定或調整一下這些進士的名次,主要還是明確最終的前幾名,也就是民間最熱衷提升的頭名狀元等。 秦剛走進學堂時,還沒到上課的時候,夫子還在學堂後的起居屋裡。偌大的課堂吵吵嚷嚷地坐滿了二十多個學生。 古代的私塾不會分班,雖然大家學的東西會分為開蒙、讀經與開筆行文等等不同的階段,但依然是坐在同一個課堂內。 夫子有時會作一些公共內容講解,有時也會單獨針對一部分人進行輔導。大家根據自己的學習階段,可以選擇去聽或不聽。 一看到秦剛,胡衍與談建立刻興奮地跑過來。 “我就說你這兩天就會來。”胡衍長得有點壯實,更愛說話,而他看起來也興奮得多,說著還不放心地對著秦剛的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 秦剛也就友好地向他活動活動了胳膊,以示自己已經全部康復了。 “夫子來了。”還沒等說上幾句話,大家就聽到馬倫從裡間出來的腳步聲,於是大家都老實地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 馬倫看到了秦剛,沒作太多的表示,只是微微地點了一下頭。然後恢復了嚴肅的表情,對大家說:“大家把手裡的《孟子》拿出來,翻到第二篇,大家先一起朗讀一遍》。”本小章還未

《大宋風流才子百度百科》 第5章 學堂同窗(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