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部分 (第1/4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禮遜是第一位到中國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在他之前,來中國的傳教士都屬於天主教派。他於1807年到廣州,來往於澳門、馬六甲等地。他學習中文,把《新約》、《舊約》的《聖經》用中文翻譯出來,是《聖經》最早的一箇中文全譯本。

馬禮遜的助手梁發,從他的《聖經》全譯本中摘引若干段落和故事,加以解釋發揮,印成9個分冊,近10萬字,取名《勸世良言》,用來傳授教義和普及基督教。想不到這本《勸世良言》落入洪秀全的手中,書中渲染的宗教洗禮,卻給他提供了進行組織幫會的借鑑,建立了拜上帝會的組織。

之後,洪秀全自稱是天父耶和華(上帝)之子、基督(耶穌)之弟,下降凡間,拯救世人。

一場古怪的天堂夢

洪秀全是屢試不第的書生,他到三十歲仍在趕考場考秀才,想由科舉取得功名。他從十四歲起,一共赴考4次,4次都名落孫山。他得到這本《勸世良言》,是在道光十六年(1836)二十三歲時,到廣州應試出場,遇到傳教士在街頭向考生散發這本小書,而把它帶回家的。

洪秀全從第一次落榜起,便因家計窘迫,無法再供他念書,由族人和朋友延請他擔任本村的塾師。他就一直在鄉下教書,以維持生活。洪太平天國天王璽

秀全於道光十七年(1837)第三次到廣州應試又告失敗,帶病還鄉,回到家就做了一場古怪的天堂夢。

這場夢,成了洪秀全一生的轉折點。

洪秀全,廣東花縣人,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一月一日。生在官祿村的一個農民家裡,官祿村在廣州北面,離廣州城約百里。他是客家人,本名仁坤,他的大哥叫仁發,二哥叫仁達。在前述那場大夢之後,他才改名秀全。他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最後一次落第之後,憤世嫉俗的情緒越發不能抑止,從此與科舉仕途完全決裂,立志要推翻滿清的統治。

早在再試落第後,賦出的詩句“暫且偷閒躍在淵”、“等待風雲齊聚會”等,便寫出了洪秀全一待時機成熟就要投身革命的胸懷。他記起那部久被擱置的《勸世良言》,揀出來與同學馮雲山、族弟洪仁�黃鸝矗�氪又姓頁鮃恍┟�美礎�

道光二十四年(1844),洪秀全偕同馮雲山等前往外地活動。他已從《勸世良言》中,捏造出自己是“上帝之子”,勸世人敬拜上帝。“雲若世人肯拜上帝者,無災無難,不拜上帝者,蛇虎傷人。敬上帝者不得拜別神,拜別神者有罪”。(《李秀成自述原稿》)他假託上帝痛斥孔子,說“妖魔作怪”。他要跟隨他的農民站到“上帝這一邊,向孔子、閻羅王、皇帝等妖魔宣戰”,並吟作了“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的詩句。他借用上帝的名義,宣告自己受命於天,負有特殊使命。

拜上帝會雖然帶有宗教色彩,但剝去它的神秘外衣,不容置辯的是一個革命組織。他鑄了長約三尺的寶劍,刻上“斬妖劍”三個字,隨身佩帶。並作出一首詩: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擒盡妖邪歸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

東南西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

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

從這首詩裡,便可看出他要向兩千多年神聖不可侵犯的封建思想權威挑戰,只有“擒盡妖邪”、“收殘奸宄”,才能出現“四海為家共飲和”的“太平一統”世界。他不是為上帝唱讚美詩,而是發抒自己的革命鬥志。

六人領導核心

洪秀全和馮雲山沿途以販賣筆墨補貼費用,歷經廣東省內各地後,西入廣西桂平、貴縣一帶,吸收信徒百餘人。這是洪秀全、馮雲山初入廣西為太平軍播下的第一批革命種子。但直到這一年(1844)冬天,因為在廣西一時還打不開大的局面,洪秀全便返回廣東,讓馮雲山仍留在廣西活動。

有請上帝打天下:上帝vs清帝(2)

過後兩年,洪秀全在蟄居家鄉、繼續教書期間,先後寫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宣傳革命的文獻。在這些文獻中,洪秀全從農民的革命要求出發,吸取了西方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並把它和中國古代的大同思想糅和,要在地上建立一個理想王國。他說:“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傳。”“天人一氣理無二,何得君王私自專。”“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視之皆赤子。”

他痛斥“閻羅妖”和“妖徒鬼卒”對人們的“纏捉磨害”,用來象徵清朝皇帝和大小官僚對人民的壓制,是一切罪惡的

《古今人物對話秦始皇》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