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惱感戮置妗�
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中的傑出湖南人,無一不在長沙,在嶽麓山下、湘江之畔,接受湖湘文化的洗禮。近代湖南的仁人志士太多太多,他們都是湖南的驕傲,長沙的驕傲。
在清末亂世和隨後的革命年代,傑出的湖南人都是鬥士型的,如同外國小說中的牛虻。他們推崇意志力,主張人定勝天,做事喜歡講個人主動性,反對擺困難講條件。所以,外省人又送給湖南人一句話:“湖南人天生就是打天下的主”。
有血性的湖南人自然是尚武的。他們崇尚的是武林中的俠者風範。黃興和蔡鍔身上,都有維護正義的俠氣。湖南人愛讀《刺客列傳》,愛讀武俠小說。少林寺在河南,武當山在湖北,湖南雖沒有武林名門正派的聖殿,卻成了全國最大的武術基地,基本上縣縣有武館,市市有武校。
湖南人的武功是否一流,沒有見過權威的鑑定。金庸筆下的洞庭派和衡山派,似乎武功未臻化境,行事也不很光明正大,但那只是小說罷了。要說實在的情況,既然清末湘軍打仗也要靠拳腳和刀槍,而湘軍又是那麼善戰,湖南人的武功應該是說得過去的。不管怎麼樣,湖南人好習武、好從軍,是祖輩相傳的習慣,與外省人“好男不當兵”的觀念大不相同。沈從文仿效托爾斯泰棄武從文,只是一個特例。湖湘子弟應徵入伍,是一家人的榮耀,往往要擺酒慶賀,在湖南人眼裡,當兵習武與考上重點大學同樣光榮。
湖南人的尚武精神主要是在軍隊中實現的。“無湘不成軍”的美譽絕非浪得虛名。從清末湘軍到民國的湘軍,直到革命的湖南人締造和指揮革命的軍隊,這個斷語得到了歷史的映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史記載了湖南人尚武精神的輝煌。毛澤東說過:“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無數湖南人跟著他打天下。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首批授予中將以上軍銜的高階指揮員中,十大元帥中湖南人佔了三位,十位大將中湖南人佔了六位。五十七位上將中,湖南人佔了十九位,一百多名中將中,湖南人佔四十五位。
打仗要流血,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因此,湖南人用鮮血書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壯麗的篇章。
譚嗣同用鮮血寫出了戊戌變法的慘烈,黃興、蔡鍔、宋教仁、陳天華、禹之謨、馬益福、劉道一、劉揆一、楊毓麟、焦達峰等湖南人,用鮮血書寫了推翻帝制、捍衛共和的曲折和艱辛,以至於有“廣東人革命,浙江人出錢,湖南人流血”的說法。毛澤東、劉少奇、蔡和森、任弼時、林伯渠、李富春、鄧中夏、李立三、何叔衡、陶鑄、胡耀邦、郭亮、楊開慧、向警予等湖南人,為了建立新中國,有的嘔心瀝血,有的獻出了生命。近代以來的湖南,幾乎家家有烈士,人人有瘡疤。
戰爭與革命以流血為象徵,記載了湖南人的血性。戰爭年代過去很久了,湖南人已不再流血。但湖南人並沒有懈怠,沒有鬆垮,沒有在燈紅酒綠中浮躁,也沒有在安寧舒適中消沉。他們的血性仍在,仍然支撐著頑強拼搏的精神,驅使湖南人在和平的環境裡成才,在非暴力的領域裡施展才幹。
風水育人才,冰火造雄魄(1)
湖南人血性的形成,不僅有著種族的根源,不僅有著文化的薰陶,還受到湖南自然環境的影響。
前面說過,中華文明的兩位先祖炎帝和舜帝,都選擇了在逝世後把自己安葬在湖南的山水之間,或者說,他們都選擇了在南方的熱土上終結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見,湖南這塊大地,實在是令人魂牽夢繞。
美國人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讚美“湖南是一個非常美麗的省份”。湖南為什麼美麗?因為它有大湖、大江和大山。洞庭湖之大,堪稱天下之洞庭,所謂“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三湘四水,瀟湘八景,天下聞名。南嶽衡山,五嶽之一,又名壽山,是人們祈求長生不老的地方,也是儒道佛三教的聖殿,香火不絕。“南嶽天下秀”,其實它的雄偉給人更深的印象。舜帝葬身的地方也是令人神往的,“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好一派如詩如畫的風光!還有一個桃花源,是中國人理想中的世外佳境。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原本靜悄悄地沉睡在美麗的湘西北,從它醒過來的那一天起,就以原始的風貌成了世界級的旅遊風景區。“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大雁到了湖南,都不再往南飛了。“芙蓉國裡盡朝暉”,是湖南百姓溢於言表的自豪。
湖南的人才,就是孕育於這樣一片美麗的山水之間。人傑地靈,湖南無疑是一塊風水寶地。湖南人歷來相信風水與人才的關係,其中固然含有迷信的成分,但那些根
《我是湖南人原版吃雞》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