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下崗是“轉崗”
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來自溫州的一則新聞引起了人們的普遍注意:溫州國有及城鎮集體企業職工下崗再就業難題不難,輕輕鬆鬆。
這可能嗎?全國下崗職工有上千萬,哪兒的地方官不是火燒眉毛?
溫州市工商局的負責人證實了這則新聞的可靠性:“我們一直為難以貫徹執行國家和省裡對下崗職工的諸多優惠政策而憂慮,原因是找不到下崗職工,幾乎沒有人來打聽或申請享受這些優惠政策。”
接著,這位負責人補充說:“在溫州現在沒有下崗一說,都說轉崗。下崗就是沒有工作了,而在溫州只要你想工作,就會有工作。這個工作幹不了,就去幹另外的工作。所以說是轉崗。”
是不是溫州下崗職工為數寥寥?答案是否定的。雖然當地國有經濟歷來羸弱,但加上個頭不大、數量不少的城鎮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也相當可觀。據溫州失業保險機構1996年對全市國有、城鎮集體企業抽樣調查,下崗職工總數約10萬人,下崗比例高出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
那麼,10萬下崗職工究竟到哪裡去了?原國家勞動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們前往溫州實地考察後恍然大悟:民營經濟、老百姓經濟的繁榮,使溫州市提供的現有就業崗位至少超過200萬個,這使全國各地包括相同規模的經濟發達地區望塵莫及。
從廁所裡掏出黃金的人
王麟權的創業史,為我們真正理解這200萬個就業崗位的來龍去脈作出了再清晰不過的註解。
幾年前,這位壯實的漢子悄悄辭別了已被兼併的南山陶瓷廠。在家待久了,的確有點煩。一天,衛生坐便器堵了,排洩物怎麼也下不去,急得他亂捅一氣。
突然,王麟權來了靈感。他一頭扎進了自己的小屋。多少個日夜之後,只有初中文化的王麟權竟然研製成功了專門用於廁所除垢、下水道疏通的化學制劑“潔廁精”與“塞通”。這屬國內首創,還獲得了技術專利。由於他家住在水心新村杏2棟406室,王麟權為自己的產品申報的商標也就叫“406”。
向妻子借了幾萬元私房錢,招了6名打工仔,一家像模像樣的生產“潔廁精”和“塞通”的公司就算開張了。這些產品千家萬戶都離不了,卻又很少有廠家關注,銷路自然不成問題,還經常來不及生產。
※虹※橋※書※吧※BOOK。
第26節:異想天開的生意經(7)
“人家都說我是從廁所裡掏出了黃金的人。”王麟權得意地哈哈大笑。
佔領北京雅寶路
北京雅寶路,大名鼎鼎。
恐怕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如此有名的民間外貿市場竟然也是溫州人在運作。
雅寶路地處北京使館區,剛起步時是一條自發商業街,只有幾個小販在折騰,向老外賣些工藝品和服裝。小販會抬價,老外不大會砍價,因而也就特別賺錢。許多老外來北京,雅寶路成了必去之地,非買一些東西帶回去不可。老外來做生意,也由“小倒倒”變成“大倒倒”。他們成了國際倒爺。
在雅寶路做生意最多的是溫州人。溫州人做的服裝、皮鞋之類商品,最受國際倒爺歡迎。闖蕩北京多年的溫州老闆,腦子特別精靈,哪能放過這些送上門的洋客戶,也就在雅寶路設點接客。有了生意,不僅到“浙江村”投料下單,甚至還從老家組織大量貨源,並提供所需要的配套服務。
看到客商紛至沓來,精明的溫州人又靈機一動,離開馬路“登堂入室”,包租路旁賓館的標準房,在客房裡掛上商品式樣,專供老外們選購。一人包一間,一間就是一個公司。雅寶路一帶的5個賓館,雅寶大廈、吉利大廈、金盛鑫商廈、北斗星大廈和國興大廈,全都給他們包光了。雅寶大廈有100多個房間,住的十有八九是溫州人。溫州人中,又以永嘉的佔絕對多數。大家都說雅寶路的生意被溫州人搶走了。
說雅寶路市場,就不能不說王偉堅。1994年,王偉堅發現雅寶路市場活躍,但站在馬路上交易實在有些彆扭,就動腦筋想如何開拓自己的商機。他找到地處雅寶路口的北斗星大廈,幾經商談,一讓再讓,以富有誘惑力的價格,終於把大廈承包了下來。他接手後,馬上對大廈作了必要的改造,然後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出租給那些經營戶。這可給經營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北斗星大廈共有40多個房間,沒幾天就被爭租一空。可以說,王偉堅是雅寶路市場入室的開創者。
說到雅寶
《可怕的鬼故事》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