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六十三章 經濟和票房的關係 (第1/2頁)

南有阿彌豆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專家們弄出來過很多效應,像大家最熟悉的蝴蝶效應,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週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而各種效應裡邊,經濟學上的效應又是最多的.經濟不景氣就會產生所謂的口紅效應,經濟相對回暖,經濟情況好呢又有短裙效應.

而口紅效應這個經濟現象,在電影圈或者說娛樂圈用的卻是最多的.

“口紅效應”是指因經濟蕭條而導致口紅熱賣的一種有趣的經濟現象,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在美國,每當在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這是因為,在美國,人們認為口紅是一種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慾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奢侈品。

說這和電影圈,娛樂圈有什麼關係,口紅那算是化妝品啊.

其實這個效應指的是一種現象,而不是單指的某一種東西,就像口紅一樣,電影也是非生活必需品,電影的票價在經濟蕭條時候也是一種比較廉價的奢侈品.

從微觀經濟學角度講,由於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經濟蕭條,人們的收入減少,正常情況下人們的消費也會減少;但是,當人們放棄購房、購車,放棄出國旅遊等對昂貴商品的消費時,人會把手中的閒錢用於消費那些昂貴商品的替代品——“廉價的非必要之物”,也就是產生了替代效應。這種替代效應遠遠大於因收入減少而減少消費的收入效應,於是就產生了口紅效應.

就比如在美國,電影產業一直是“口紅效應”的最大受益者,在美國七次大的經濟危機中好萊塢電影產業脫穎而出,從而奠定了其獨特的產業地位。

在幾十年前的二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危機,那時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沉寂趨冷,好萊塢的電影卻乘勢騰飛,熱鬧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給觀眾帶來歡樂和希望,還讓秀蘭·鄧波兒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而在原時空08年後的中國電影市場也是一樣,2008年的經濟衰退都伴隨著電影票房的攀升。12月公映的電影《非誠勿擾》首周票房就超過了8000萬元。2014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伴隨的卻是文化傳媒產業尤其是電影(影視)產業強勢崛起,前有國產電影《捉妖記》走紅,後有國產電視劇《琅琊榜》風靡。

這些都有口紅效應的身影.

而在喬峰看來,82年以及之後兩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大爆,也是口紅效應這種現象.

口紅效應產生的前提條件是經濟蕭條,而82年的香港經濟,尤其是樓市就是蕭條的.

這種情況從81年下半年就有了預兆了.81年之前的幾年,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是相當火的,地價、樓價迅速大幅上升,投機熾熱。自1978年起,香港的地產市道已開始脫離正常的發展軌道,如火箭般上升。以尖沙咀東部為例,地價在3年內上升了六七倍,樓價亦上升了3倍。

火到所有的投資者都失去了理智,炒樓風最熾熱時,炒家索性整棟大廈炒賣,形成“炒大廈”、“炒酒店”熱潮。時中環、灣仔、尖東等各繁華商業區頻頻傳出整幢商業大廈以高價易手的訊息.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金鐘的金門大廈,中環的聯邦、國際兩棟大廈的炒賣。金門大廈在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期間3次轉手,售價從7.15億元增加到16.8億元,短短不到2年時間內升幅高達135%。聯邦、國際兩棟大廈在1980年8月至1981年1月期間2次轉手,售價從10.89億元升至22.35億元,短短半年間升幅逾1倍。

到1981年地產高峰時,小型住宅單位每方尺售價已升至約1000元,一個400方尺住宅單位售價增加到約30萬元,而市民家庭平均月入約3000元,即購買一小型住宅單位的款項已相當於市民101.5個月工資。

房價已遠遠脫離當時香港市民的承受能力,當消費者的工資收入遠遠追不上樓價升幅時,樓價下跌便勢所難免。1981年,香港地產市道轉趨呆滯,空置面積大增.

喬峰正是基於此種情況,才沒有租或者買什麼大的辦公地,而只是在家附近租了一個小單元房.

如果說81年只是呆滯,那82年就是房地產市場崩盤的開始,在內,銀行利率調整,利率持續攀升,銀行和財務公司信貸收縮,在外,世界性的經濟衰退令香港經濟也跟著不景氣,還有一個就是香港前途問題表面化,中英就香港的迴歸談判沒有達成一致.

198

《重生迷醉香江 第16章》 第六十三章 經濟和票房的關係(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