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周師爺眼珠一轉,順著他的話建議說:“乾脆壓下來?”
“壓?怎麼壓?”崔知府的臉色更苦,“你又不是沒看到,送信來的人那叫一個多,明明剛遭了災,也不知道上虞哪來的那麼多閒人,不趕著去田裡拾掇,都跟來縣城做什麼?一路上還見人就說……眼下這紹興府,連垂髫小童都知道東山出了個小仙師,會呼風喚雨,還會為民請願,唉,這種倒黴事,怎麼就讓我給攤上了?”
“那……”周師爺都快把鬍子給揪下來了,大人您這是兩頭堵啊,讓老夫這做幕僚的該如何是好?“不若還是順水推舟吧,左右是民間的請願,東翁您只管往上遞就是了,何必如此為難呢?”
“唉,哪有這麼簡單?周兄,你在我身邊這麼多年,對朝局多少應該有些瞭解啊。江南是什麼地方?大明的稅賦重地!每年京城就指著漕運呢,這裡想免稅,談何容易,談何容易啊。”
崔知府連連搖頭,苦笑不已,“十三年前那次,也是七月,波及面和損失比今年可大多了,可你知道嗎?那年是直到十月裡,朝堂上才有了論斷,決定要賑災,直到第二天春天,賑濟的糧餉才到位了不到一半,今年才哪兒到哪兒啊?”
延請幕僚輔佐,是大明官場的慣例,不過一般來說,他們需要幕僚做的,不是分析政局,提供趨利避害的建議,而是幫忙處理衙門內的具體事務。崔知府就是很典型的大明官員,對衙門事務,他是一竅不通,但分析起政局,說起典故來,他一個能頂周師爺十個。
“成與不成,又不在您,您只管把奏疏遞上去唄。”
“這東西哪能隨便遞,周兄你也不是外人,我這裡與你說說,千萬莫要把訊息傳出去。”崔知府突然壓低了聲音,一副很神秘的模樣。
“大人放心。”
“近期內,朝中的局勢可能會發生變化,變化就在文淵閣!”
“張閣老要致仕?”這訊息果然很驚人,周師爺眼睛一下瞪得老大。
後世說起嘉靖朝的權臣,第一個想到的多半是嚴嵩,但實際上,在嘉靖初期這十多年裡,真正的風雲人物是張孚敬。張孚敬原名張璁,後因避諱嘉靖的名諱,所以由嘉靖賜名孚敬。
他的經歷頗具傳奇性,他是正德十六年的新科進士,正好趕上了紫禁城易主,隨後,他活躍於轟動一時的大禮儀事件中,成為了力挺嘉靖,掀翻楊廷和的急先鋒。
時勢造英雄這話,正可應在他的身上。掀翻了楊廷和之後,他又陸續搞定了正德年間的名臣費宏,以及在大禮儀中並肩作戰的盟友楊一清,最後登閣拜相,權傾朝野,從新科進士到當朝首輔,僅僅用了八年時間,堪稱大明之最。
“不過,前兩年,張閣老也出過狀況,可最後不也起復了嗎?這次……”
“這次不一樣,張閣老的聖眷衰了。”不知是不是有了兔死狐悲的感覺,崔知府嘆息著說道:“具體的原因不是太清楚,不過,應該和江南這些人私下裡的動作有關……而他們最有效的手段,莫過於銀子了。”
“這兩年跟前些年似乎沒多大區別啊?”
“不一樣的,今上初登大寶那會兒,先帝留下的家當不少,內庫和宣府行宮的銀子且不說,那遍佈京畿的皇莊、皇店就是好大一筆錢呢!還有船舶司……先帝要不是養了太多兵,根本就不會缺錢!”他呵呵一笑。
“這些事,皇上當時還不怎麼懂,被楊介夫劃拉了一大半去,後來被人點醒,所以皇上才那麼恨楊介夫,人都死了,還不肯罷休。這幾年,皇上不養兵,花費沒有先帝那麼大,可他也沒有進項,要花錢,就只能跟外廷討了,可戶部那地方……呵,什麼時候充裕過啊?”
“前些年,張閣老和桂閣老兩個人一會兒議開海,一會兒改鹽法,早些年還派人跑到山海關去收商稅,你以為他們是在幹嗎?朝堂上下心裡都是明鏡一樣,他們給皇上找錢呢!可找錢哪有那麼容易啊?結果得罪了一大票人,錢也沒找到多少,皇上心裡自然有點不是滋味了。”
周師爺聽得目瞪口呆,這還是崔知府第一次這麼直白的跟他談論朝局。他萬萬沒想到,東家居然從這種角度來解釋這些年的政局變化,看來環境果然能改變人的觀念,在江南待久了,連算賬都算不明白的讀書人,竟然可以用銀子來解釋朝局了。
“張閣老其實不擅長搞這些東西,變法啊,鹽政啊,都是桂閣老在世的時候搞的,缺了桂閣老,張閣老這兩年已經漸漸撐不住了。而江南這一派也不是白給的,他們發現了機會,並且把握住了,許尚書也是個有奶就是娘
《明朝開國帝師》 第2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