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這十二篇無一不是經過所有人討論的,文章的質量當然都是很過硬的
文章難分軒輊,評判標準就很重要了一般來講八股文最重要的就是切題,眾考官的心思又沒怎麼放在這上面,於是就用了這個比較通俗的標準
誰想到此時卻被錢如京拿出來說事兒一時間,張景華也是無從辯駁沒辦法,那標準可是組織決定,個人哪能輕易推翻,一個不好,沒準兒就惹到人了他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王廷相,後者也是彷徨無計,乾脆拿眼去看夏言,想從對方那裡得到點啟發
夏言不肯接招,直接轉向黃錦問道:“黃公公你從宮中來,是不是皇上有旨意?”
今天這事兒,以清流自詡的御史言官可以鬧,只要不觸及雷區,鬧大點也沒事反正清流本就是要跟皇帝對著幹的,嘉靖當了十多年皇帝,這點小事還是可以容忍的但他夏某人卻不能跟著鬧,他只能做幕後推手
不然的話,得罪了劉同壽事小,得罪了皇帝甚至被劃歸為清流一黨,那才是真正糟糕呢老夏雖然很重視名聲,積極拉攏朝中的清流,可他本身卻不是清流
所謂清流,就是養望揚名的跳板,到了夏言這樣的地位,中庸才是王道,不能表現得那麼偏激,否則就是無法團結大多數同僚,失了為相的氣度,本來觸手可及的閣臣位置,也許就要打水漂了,他怎肯因小失大?
黃錦有些摸不透夏言的意圖,只能將嘉靖的原話複述了一遍:“皇上有口諭:請諸位大人擱置爭議……”
“既然如此,不如這樣好了,乾脆將這篇文章也稍上,請皇上聖裁,未知諸位意下如何?”夏言來了招順水推舟,看起來像是放棄了的意思
張景華一聽就急了,正待出言反對時,卻被人給拉住了,他回頭一看,正見王廷相沖他使眼色呢順著後者的視線看過去,張景華驚訝的發現,汪鈜,錢如京,乃至張孚敬竟是齊齊的皺起了眉頭,倒像是這個提議對他們很不利似的
仔細想想,他方才恍然
很顯然,皇帝若是鐵了心要取劉同壽做進士,那是誰也攔不住的,不過,嘉靖打算藉著這事兒撈點名聲,於是就有了弱點圍繞著這篇文章,考官們已經爭論了一整天,嘉靖若是力排眾議,直接取中,清流們便可以順勢將爭論宣揚出去,皇帝就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現在,壓力轉到了張孚敬身上
若是按照夏言的提議行事,壓力就會轉嫁到嘉靖那邊,風險變高了不說,還容易惹得皇帝不高興,做臣子的,怎麼能把壓力推諉給天子呢?若是反對的話,又顯得心虛,還有抗旨忤上的嫌疑,清流這邊只需寸步不讓,就可以堅持到對方自行瓦解了
不愧是入閣呼聲最高的夏部堂,於紛亂的局勢中把握到了關鍵,然後輕描淡寫的反擊,便將對手逼得進退維谷,實在是高明啊
張孚敬冷著說道:“夏尚書既然如此說法,老夫也不能獨斷專行,不如讓在場的各位表決,支援將考卷上呈天子的,請站到夏尚書下首”
老張在政爭中敗給夏言,實乃非戰之罪,他坐在首輔那個位置上,就註定了他要顧全大局,因此只能防禦,無法反擊就算他鬥倒了夏言,同樣無法挽救他的政治生命,所以,張、夏之爭中,他才落在下風,並不是他能力有問題
夏言的攻擊很有力道,張孚敬的反擊同樣犀利你夏言不是不想在皇上心中留下結黨的印象,尤其是不跟清流結黨麼?我偏偏就要造成你結黨的事實
考官的構成,跟朝局差不多,張黨和夏黨,各佔半壁江山,其餘大多是中間派,而在中間派當中,清流又佔了大多數翰林院和都察院本來就是盛產清流的地方,權責又重尤其是在科舉當中
夏黨加上清流,輕而易舉的佔到了多數席位,但夏言的臉色卻比剛才差多了站過來的都是清流,而他最想拉攏的那些中間派,卻都原地不動,張璧和蔡昂都是如此,沒有比這讓他鬱悶的了
清流只能利用而不能收為黨羽,一則皇帝不喜歡,二來收這些人做黨羽的成本也很高畫質流的官職普遍較低提拔他們要花費很大的代價,相反,驅使他們對付敵人就簡單得多了
張璧、蔡昂這些人才是最值得拉攏的若不是已經有了足夠的聲望,並且簡在帝心,又怎麼會被提拔為會試考官?沒有劉同壽的話,這二人就是主考官,怎同尋常?
現在完了
從考題中就可以看出來,張璧有放水的意思,不過,他礙於名聲,也不敢做得太明目張膽,當清流和張黨起衝突時他們頂多就是不偏不倚而現在,張孚敬連消帶打,在夏黨和張
《明朝開國帝師》 第1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