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懷遠的第二次商業高峰期是在抗戰期間,其時,懷遠下轄的龍亢、河溜兩鎮(現為龍亢區、河溜區)正好處於根據地、國統區和淪陷區的交界處,商販利用這一空間轉運商品,使龍亢和河溜商業迅速發達起來,1940年到1945年間,河溜鎮僅商行就有200餘家,一時有“小上海”之稱。
可以說,商業並不是懷遠的傳統,不過,如同多數歷史悠久的城市一樣,懷遠的文化教育傳統可謂根深蒂固。明清以來,懷遠文人輩出,清代江淮一帶甚至流傳著“懷(遠)詩,壽(縣)字,定(遠)文章”的說法。在這個小縣城裡,明代曾建過三處書院,清代曾建過一處書院。
在這種文化傳統下長大的史玉柱,順理成章地從小學讀到高中,直至考取浙江大學數學系。多年以後,即便史玉柱成為巨人集團董事長,他仍然強調自己是一個知識分子。
1984年,史玉柱從浙江大學畢業,分配回安徽省統計局,負責各種統計資料的分析和處理。在這裡,史玉柱獲得了一個保送讀研究生的機會。
當時,安徽統計局的資料分析處理方法仍然採取傳統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並非計算機系出身的史玉柱編寫了一個統計系統軟體,來提高統計局的工作效率。這個軟體在1986年河北唐山全國統計系統年會上受到好評,並且向全國統計系統推廣使用。
本單位職工開發的軟體可以在全國系統內得到推廣,這當然引起了單位領導的重視,史玉柱於是被作為第三梯隊送到深圳大學軟科學管理系,畢業後,即可任處級幹部。
不過,這一次畢業後史玉柱卻沒有像上次那樣接受別人安排的命運。1989年,他回到安徽,辦理了辭職手續,告訴自己的家人:“我要下海。”
這是一個讓周圍人驚訝的選擇。在1989年,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還相當少,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這一年全國畢業研究生僅為37232人。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擁有這麼高學歷的就更少了。1989年史玉柱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年僅27歲,在這個年齡做到處級幹部,再加上有高學歷、領導賞識,如果史玉柱繼續留在統計局,未來的仕途可以用“不可限量”來形容。因此,史玉柱的家人和朋友都反對他下海,大家擔心,一旦他下海失敗,又丟了統計局的工作,會“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但這沒能阻止史玉柱的決心,他最後表示,“如果下海失敗,我就跳海。”
曾經擔任巨人集團副總裁的王建在《誰為晚餐買單》一書中這樣描繪史玉柱:“其實史玉柱是個不太有野心的人,他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的縣城,並在不到男性晚婚年齡時經人介紹結婚。”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史玉柱在1989年一定要下海,而在5年前他本科畢業的時候,卻服從分配回到家鄉到政府機關工作?
王建給出的答案是,他太喜歡計算機技術,而且看到了可能的市場機會:
史玉柱從深圳大學畢業後再回到那個比較閉塞的合肥,在特區待過的人看過別人創業的人回到統計局甘心做回他的小職員,他似乎也無他求。但真正改變史玉柱的,不是他自己的性格,而是這世界的科技產物:電腦。……隨著漢字全拼特別是王選發明的漢字五筆輸入法的成功,漢字的輸入得以解決,但電腦軟體的“中文化”問題,成為電腦能否在中國普及的關鍵,史玉柱一下子看到了這裡的市場前景。……他研究電腦,不是為了解決數字計算、數字採集和處理以及自動控制問題,而是固化字型、增加字型檔和設計表格,增大排版空間和提高處理速度等“漢化”工作。……他開發出的東西別人用了都說好,這時,他的眼前出現了市場的光環,他的頭腦盤旋著創業的夢想,他的心中湧起在電腦行業“攪一攪”的衝動,他毅然辭職下海。
第一章 史玉柱的前商業時代(3)
這或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如果回顧上世紀80年代的商業歷史,我們會發現原因也許並非這樣簡單。
1984年,史玉柱從浙江大學畢業。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大學畢業無疑是人生中的重要時點,這意味著一個人正式踏入社會;對於史玉柱來說,這個年份則顯得並不那麼重要,他的人生的關鍵時刻還尚未開始。不過,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史玉柱不會想到,1984年中國社會、經濟發生的變化,會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軌跡產生深遠的影響。
不誇張地說,1984年是中國當代商業史上最為重要的年份之一。這一年,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與此相呼應,
《沉浮史玉柱讀後感》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