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郊大演武 (第1/4頁)
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五十九章
臨近深秋,皇帝分撥了五十萬兩的軍費,讓關寧軍跟京營兵比劃了一場。古代的軍事演習跟近現代的軍事對抗演演習不一樣。古代的軍事演習多是表演性的,而非兩軍對壘,用非殺傷性武器做過一場。
譬如湊夠一撮騎兵,往來馳騁,展示弓馬嫻熟。又或者擺下軍陣,將士們進退自如,戰陣不亂,以示訓練有素。如此等等。
軍事演習的當天,皇帝詔令京城文武出城觀看。這種待遇是以往的皇帝不敢想像的。世人都在詬病萬曆皇帝懶,其實萬曆皇帝年輕的時候還是很有活力的,年輕人嘛,總不願意被拘束在一個地方,即便這地方有著全天下最富麗堂皇的宮殿群。但是基於種種原因,萬曆皇帝這一輩子到過的最遠的地方,也只是京城郊外——那是一次祭祖儀式。
之所以身為皇帝也不自由,是因為萬曆朝時期宗親勳貴們的勢力已經一落千丈,就連戚繼光、李成梁這樣的邊軍大將都要唯文官馬首是瞻,缺少了士大夫的支援,天下就不能綏靖。萬曆皇帝也正是攝於文官集團的勢力,在年輕的時候不能出京巡視。及壯,萬曆皇帝困頓於朝堂之上的黨爭,分身乏術,也沒能離開京城半步。四五十歲以後,萬曆皇帝害了腿疾,加上思想轉變,變的越發懶政怠政。以致於萬曆皇帝這輩子都沒怎麼離開過他出生的這座城市。
事實上不止是萬曆皇帝想要逃離紫禁城這座囚籠,事實上,明英宗之後的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想要跳出這個牢籠。其中最出名的,做的也最出格的就是明武宗。這傢伙思維跳脫的很,有事沒事就往皇宮外面跑,完全不顧及政治影響。好在當時國家富強,鬧一鬧也無妨,若是擱在天啟皇帝這個時代,突然間皇帝不見了,別說國家大事不能處理了,不發生政變就阿彌陀佛了。
文官們為什麼不希望自己的皇帝出宮走走,體察民情呢?
原因大概有兩個,第一齣於公心。在皇宮裡頭,皇帝是安全的,並且按照儒家的治國理論,皇帝應該垂拱而治,只需要安分守己的待在皇宮裡頭即可,其餘的事情,交給賢臣們去做去辦;第二就是出於私心。古往今來,但凡是皇帝出宮巡視的,無論是大張旗鼓還是微服私訪,無論是始皇帝巡視天下,還是清國皇帝微服私訪,總會令貪官汙吏們遭殃受害。
所以說無論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文官們都不打喜歡放任皇帝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走。
但為什麼這一次皇帝頒詔就沒有遇到太大阻力呢?
其一,皇帝平衡了朝堂之上的黨爭,各個山頭勢均力敵,誰敢抱團,皇帝就收拾誰,所以就沒有太大的政治能量。
其二,皇帝對文官集團採取了分而化之的策略,收買了以顧秉謙、溫體仁為首的一大批文臣,令他們脫離的原來的黨派,成了皇帝的鷹犬。有這些人在文官集團內部搗亂,皇帝要輕鬆很多。
其三,皇帝跟士大夫們分潤了話語權。以往無論是民間還是士林,總是文官們在喋喋不休的或粉飾太平或排斥異己,但是現在皇帝設立了隸屬於內朝的第二十五個衙門京報館,將士大夫們最令人畏懼,也是殺人不見血的權力——刀筆口舌給削弱了。在京報館的大肆鼓吹之下,天啟皇帝在民間的形象那是出奇的偉岸,即便是在官場士林京報館也有著一批受眾。
最後一點就跟時事有關,如今遼事崩壞是大背景,乃是舉朝上下都在擔憂的問題,無論是泰昌皇帝還是天啟皇帝在即位以後,都有志拔高武將的地位,提高兵將的待遇,此次京郊大演武,算得上是順應時代潮流。
此次京郊大演武,皇帝辦的極為隆重,他非但讓京城中的全部高階文武參加,就連宗親勳貴也一個沒落下,除此以外,皇帝還准許讀書人旁觀,但沒有讓普通百姓參與。
校武臺早早的搭建好了,皇帝跟高階文武、勳貴們就在此處閱兵,校武臺兩側是長長的觀禮臺,左側是京官及其家族子弟,右側是在京的讀書人,或是秀才或是舉人,或者乾脆什麼功名也沒有,但熟讀經典的知識分子。
今日能夠陪同在皇帝左右的,除了內閣的閣老們,還出現了幾張新面孔,他們分別是楊鎬、袁應泰以及王化貞。這些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當然,除了王化貞,前兩者都是臭名。
在世人眼中,楊鎬是皇祖朝奇恥大辱薩爾滸之敗的罪魁禍首,至於袁應泰,他先是丟失了遼瀋,然後又被皇帝借題發揮,扳倒了東林黨,較之楊鎬,袁應泰的臭名更加昭著。
但是奇怪的,皇帝似乎時常召見這兩個“罪臣”及“敗軍之將”,令百官摸不著頭腦。
《天啟第二次世界大戰紀錄片》 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郊大演武(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