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輕鬆議色厲內荏 (第1/2頁)
趙子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弓高、阜城、樂壽三縣,分屬平原、信都、河間三郡。三個縣形成了一個基本等邊的三角形。弓高縣城在阜城縣城的東南邊,阜城縣城大致在樂壽縣城的南邊,三縣相距皆百里左右。又弓高、阜城兩縣,俱在漳水的南岸、永濟渠的北邊,亦即兩縣都處在漳水、永濟渠之間。
與胡蘇的位置,則是如前文所述,弓高縣城在胡蘇、東光這兩個緊鄰的縣城的西北邊,弓高與東光兩座縣城,中間隔著永濟渠,——東光離弓高更近一點,其城位處胡蘇的東北方位。
阜城,在胡蘇、東光的西邊,仍是東光離阜城更近,兩個縣城也隔著永濟渠。
弓高縣城到東光縣城大約三四十里,到胡蘇縣城多出了一二十里。阜城縣城到東光縣城大約百十里,到胡蘇縣城也是多出了一二十里。
竇建德自樂壽出兵當日,接到了又一道最新的軍報。
“李善道遣袁德珍、陳蟲兒,引兵兩千,渡過了永濟渠,立營東光縣城對岸的永濟渠北岸。”
——袁德珍也是較早從附李善道的一將,他是在李密打下興洛倉後,投附李善道的幾個流民率之一,在之後跟從李善道的歷戰中,常有功勞。陳蟲兒是陳敬兒的族弟,打清河城時立有不小的功勞,得了“清河攻堅團旗”一面。李善道這次擴充部曲,就把他兩人俱擢為了營將。
“立營東光縣城對岸的永濟渠北岸”,卻是東光縣城距永濟渠很近,其縣城離永濟渠只有幾里地。東光城,李善道也已打下。袁德珍、陳蟲兒系是在對岸的渡口邊上築的營地。
竇建德與王伏寶等將說道:“此定李善道知悉了我親率大軍出戰,因遣此兩將,扼東光北渡。”
“末將敢領本部,去將這倆賊廝立的營寨拔了!”殷秋自告奮勇,請戰說道。
竇建德擺了擺手,卻未允許,說道:“一營而已,袁、陳又非名將,無需掛齒,先不必理會。等我軍分駐進弓高、阜城,觀李善道接下來的應對舉止之後,再作進戰之議不遲。”
催促兵馬,加快行速,限期兩日內,須得分別進駐弓高、阜城。
又傳令渤海郡,身在渤海郡治陽信的王小胡,令他嚴守城池,只管縱容王薄抄掠,不得浪戰。
……
雲聚雲散,天光轉暗。
傍晚時分,胡蘇城外大營中的李善道,得斥候稟報:“竇建德兵出樂壽以後,先是做一支兵馬行軍,行一二十里,分為兩支。一支果是由其親率,約兩萬眾,南下赴阜城方向;一支由曹湛領之,約萬餘眾,赴西面之弓高方向。兩支兵馬行皆甚速,至多明日即分別可達。”
又接信都斥候稟報:“駐在鹿城之範願部,遣兵千餘出城,向鼓城方向遊弋;駐在衡水之曹旦部,分兵四千出城,兩千開向鹿城,餘下兩千往東北而上,亦在向阜城開進。”
每逢大事要靜氣。
與竇建德尋機決戰一下的決策,既然已下,這兩天,說實話,李善道也很緊張,——或者說,不僅是緊張,還有大戰前的興奮,然在薛世雄、于志寧等文武部曲面前,他表現出來的,卻是比往常更加多的鎮靜。看完這兩道稟報,他摸了一摸短髭,看似很輕鬆地笑了一笑。
“明公,有何可笑?”于志寧詫異問道。
李善道從容說道:“竇建德,我本以為他也稱得上豪傑,今以觀之,色厲內荏。”
“明公此話何來?”
李善道說道:“範願遣兵千餘,往鼓城方向騷擾,這肯定是竇建德給他的命令。所為者,無非是為擾我賢兄,使我賢兄不好攻復深澤等縣。他的打算很好,卻只敢以千餘兵馬出擾,這點兵馬,放到真格上,又能起什麼作用?由此足可見,經與王伏寶一戰,竇建德、範願皆已頗忌憚我賢兄矣。竇建德已引三四萬眾,來與我戰,今又調曹旦部兩千亦往阜城,增援與他,由此則可見,竇建德這位老兄,對我等現也是甚為忌憚!豈不他雖興師動眾,然色厲內荏?”
大戰在即,當下需要用一切的手段,鼓舞自己計程車氣,滅敵人的威風。
此即“戰略上重視敵人,戰術上蔑視敵人”。
于志寧等以為然。
薛世雄問道:“明公,竇建德兵馬已出,我軍底下是不是該做些準備了?何以迎戰?”
“確實是該做些準備了。敬兒,你領你部,今日開拔,沿永濟渠一線南下,分兵扼守各個渡口,做出阻擊竇建德兵馬渡永濟渠的架勢。傳令高曦,令他率部進駐長河,亦做出阻擊竇建德入平原郡之架勢。同時,傳檄王薄,令他繼續掠陽信、樂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線上免費版》 第三十一章 輕鬆議色厲內荏(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