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3部分 (第1/4頁)

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此國會透過決議,鐵路建設路線由鐵路局統一規劃。

民資要建設鐵路,其路線畢竟經過鐵路局的同意,避免浪費性的重複建設。

鐵路這個玩意是肯定能賺錢的,在二十一世紀都是如此。之所以各國的鐵路基本上不賺錢,主要是財團在壟斷交通。

因為財團要確保對民資的競爭力,所以交通是重要的屏障。

例如美國將鐵路國有化之後,民資要用鐵路運輸商品,則必須付出更高的運費,而財團則可以極為便宜的使用鐵路,在財團的使用之下,鐵路自然也就虧本了,每年必須由政fu承擔鐵路系統的虧損。這個虧損,相當於是政fu給財團商品的補貼。

或是相當於是在挖國家牆角,也可以說是財富左手換右手的一種方式,因為財團控制的國家,政fu也相當於是一家公司。

中國民族財團當前要吸引民資投資道路,自然還沒有到圖窮匕見的時候,依舊讓民資繼續賺這個錢,吸引更多的民資跳進鐵路投資的大坑內。鐵路投資儘管賺錢,但是要收回成本,還是需要一些年頭的。

民資的無序發展,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實際上是沒有好處的。就像是後世的中國,人們看到什麼行業賺錢,就全擠進去,結果大家都沒什麼錢賺。

競爭,也分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兩種。

一味的提倡競爭,絕對是個坑。

民資沒有組織沒有紀律,而且分散,也無法與外部資本進行抗衡,他們只是一群羊,內部不把他們吃掉,也要被外部的資本吃掉。或是臣服於外部資本,成為外資的走狗。後世中國的民族資本,基本上都被圍剿了。剩下的一群做得比較大的民資,很多都是走狗型的。

民資的投資當然也有很大的作用,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其活力強大,幾乎無孔不入。市場只要出現空缺,他們就能補上。

這對民生建設來說,也是很有好處的。

不過建設好了,他們就可以出局了,已經光榮完成任務了。財團則是要在他們建設完之後,對民資進行大面積的收割。

在民資的無孔不入的投資下,不管是較大的投資,還是很小的投資專案,都會被大量的建設起來。

儘管那些投資者的眼光不是都好,會造成很多不靠譜的建設專案,不過這不成問題。因為總體的建設量很大,浪費一點資源也沒什麼,畢竟現在中華民國不缺資源。

到年底,中華民國這一年的國民總產值也達到了3900億元,相比1918年,增長了28%,這樣的增長,絕對能讓世界震驚。

一個發達國家,每年的經濟增長一般也就是那麼了兩三個百分點,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最快的一般也就是十幾個百分點。

但是中華民國不同的是,中華民國現在是有五千年的文化作為底蘊,還有比發達國家更先進的工業技術為核心動力,更有充足的資源和資本為支撐,還有合理的財富分配支撐起龐大的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中華民國現在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大量需要建設的專案,民眾也有大量需要消費的商品。

在這些諸多因素的作用下,這一年的國民產值增長28%是很正常的,而且現在是貨幣寬鬆政策,地方政fu建設量之大,超乎任何國家的想象。

不過這些實際資料是保密的,公佈出來的資料歷來都是假的,其他國家是鼓吹資料,把資料膨脹起來,產值只有1億給報個2億。中華民國此時卻是相反,產值達到3900億,公佈出來的資料卻只有2000億,完全就是砍掉了一半。

之所以少報,主要還是為了麻痺歐美,不讓他們產生太強烈的緊迫感。

歐美一旦產生強烈的緊迫感,很可能就會集中科學家堆科技了,對中華民國來說很不利。不過這年頭,科學家還是比較分散的做科研。

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開始意識到科技的力量,軍事技術的發展受到了重視,很多科學家都被限制出境了。

這個時候西北政fu要想從歐美獲得科學家等高等人才,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一般的科研人員還是能找到的,但是那些關乎軍事技術的科學家則基本上沒可能透過正常渠道引進了。不過沈凝雲在戰前已經引進了不少歐美科學家。

這個時代,發展意識最強烈的,也許就是沈凝雲了。發展方向最明確的,也只有沈凝雲。

各國這個時候還處於一個暫時茫然期,不太清楚後續的發展方向,不過他們透過再中華民國的情報收集,也迅速找到了很多正確的方向。

《民國戰爭老人退休金》 第22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