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章 回 家 (第1/2頁)

國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路行來,邊走邊看,雲逸不盡感嘆:“幾年了,這裡不僅沒有發展起來,還越來越落後了。”

以前沒修高速的時候這裡還好,過往的車還能停下買點沿路村民果園裡的果子,山裡的野味,山珍,以及赤水河裡特有的水產。

現在修了高速,改了道,有能力的人,有錢的人,都已經搬到了外面,而這裡越發無人問津了。

漸漸的雲逸看到了何谷村村口,兩邊高高的筆直的岩石中間一道豁口,就像被巨大的利器,一削兩面破開山壁,豁口兩面,山壁光滑無處可攀。

豁口往裡,長1公里左右,最寬的地方有30來米,最窄的地方也就20米的樣子,左邊是“清水河”的河道10來米寬,右邊是用米長的條石堪砌的2米來高的堤岸,以及6米左右寬的石板路。

這就是河谷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了。

看著這熟悉的路,慢慢的雲逸的眼眶溼潤了,在外面闖蕩,受了一身傷,“回來了”,心裡默默的喊著。

“我回來了…爺爺,我回來了…!”。

提著行李,雲逸小跑著穿過石板路,整個河谷南北狹長走向,縱深十幾公里,東西橫向也有三四公里,整個河谷就像一個放倒在群山之間的巨大酒瓶。

整條“清水河”把河谷分為東西兩岸。

河上有一座很老的石橋,長10來米,寬3米多,村裡的老人們說是明朝時建的,以前在橋頭還立有石碑,後來動亂的那些年給砸毀了,石橋連通著河谷村東西兩岸。

不過橋,往前直走200米,就進了河谷村村子,村民們幾乎都居住在這兒,這裡是河谷村東岸,東岸地勢平緩,坡度不會超過10度,偶爾幾個小山坡也不太高。

跨過石橋就是何谷村西岸,只有雲逸和爺爺兩人,單獨住在河谷西岸的半山平臺上,西岸地勢狹長,起伏較大,整體面積也較河東岸小得多,還不到東岸的十分之一,緩平的坡道從西岸河邊,一點點變高,延伸到半山的平臺上,而平臺上面卻是開闊平坦面積很大。

跨過石橋,一口氣跑到山下,雲逸才放慢腳步,一道兩米寬的石階延伸到半山平臺,雲逸一步一步,踏上這熟悉又魂牽夢繞的階梯。

平臺後面是高聳的巖壁,一條溪流從巖壁半腰的石縫流下,水量不是很大,但是從來沒有斷流過,風吹過流水,飄起絲絲水霧。

流水下面一個20畝左右的荷塘,開滿荷花,圓圓的荷葉傘下,偶爾越過一條游魚,輕盈的水絲飄落在荷花上,好一副清水出芙蓉。

一座木廊延至荷塘內裡三分地方,盡頭連線六角方亭,魚在廊下游,人在廊上留。

小小的一座三清道觀,坐落在平臺上,旁邊是一座更大的明清時期四合院,四合院青磚黑瓦,古樸毅然,房簷下粗壯的樑柱,雕樑畫棟,四角簷翹,特有的明清工藝特色,著落在青山綠水間,與自然融為一體。

這就是雲逸成長的地方,也是雲逸魂牽夢繞的家,還有云逸生命中最重要的的人—爺爺—雲壤道長。

雲逸眼裡的溼潤在也包裹不住,一滴滴滑落臉龐,還是大學畢業前一年回來過了,4年了,每次都只是電話裡聽著爺爺的叮囑,每次都說自己過得很好,讓雲逸不要擔心。

爺爺,雲壤是三清觀裡的道士,雖然道觀只有雲壤一個道士,但是老爺子這個道士是有度牒的,而且還是很高階別的那種。

遠遠的雲逸看向道觀前屋簷一把躺椅,很多年了這把躺椅還放在熟悉的老地方。

躺椅上一位鶴髮雲髻的老人,一套青袍,一把鵝毛羽扇,安詳的躺在躺椅上睡著了。

雲逸輕輕的抱起行李箱不發出一點聲音,一步步向老人走去,怕吵醒了睡著的老人,來到老人面前,看著面目紅潤,精神健碩的老人,雲逸的心放下了不少。

輕輕的就在躺椅的旁邊坐下,呆呆的陪著老人,心裡默默說道:“爺爺…孫兒回來了”靜靜的等著老人醒來。

雲逸是個孤兒,是雲壤道長24年前在縣城汽車站撿回來的,當時包裹小孩的圍兜裡只有一張醫院的接生單。

小時候雲逸身子很弱,很容易生病,老道長每天去後面的大山裡找草藥,給雲逸藥浴,直到雲逸14歲初中畢業後才停止,同時還教給了雲逸道家十二錦緞、纏絲勁綿掌,14歲過後直到現在,雲逸從沒有生過病。

守著老人,雲逸的思緒回到了幼少時跟隨老人的時光,一起去道觀裡做功課,一起去幫村民瞧病,跟在爺爺後面一起勞作,聽爺爺講故事,甜蜜

《我的酒為你醉》 第二章 回 家(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