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58章 龐德公的擔憂 (第1/2頁)

九口三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漢初期,大量百姓獲得自己的土地,再加上文景之治時期的低稅賦,所以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但是之後,隨著大漢皇室和地方官員腐敗的滋生,致使賦稅逐漸提高,百姓交了芻稿稅之後所剩的糧食早已不能讓他們支撐到第二年的收成,再加上其他的苛捐雜稅,百姓走投無路之下只能向當地的豪門借錢借糧。從此之後,借了再還,還了再借,還不了還要借,長年累月,加上要付的利息,百姓再也還不清所借的債務,沒有辦法,最後只能把土地抵給豪門世家,然後全家淪為長工,更有甚者,成為豪門世家的奴隸。

幾百年來,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不斷髮生,老百姓被小豪門拿捏,小豪門被大世家吞併,到了漢末,絕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都已經沒有了自己的土地,天下幾乎所有的土地都掌握在各地的豪門世家手中。土地是一切權力的起源和關鍵,掌握了土地就等於掌握了絕對的權力。所以就有了穎川荀家之於曹操、襄陽蔡家之於劉表等情況的發生。這樣一來,天下的寒門子弟和平民百姓更加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哪怕是亂世出英雄,出的也是豪門世家的子弟,袁紹、曹操莫不如此!

當然,這也是你韓宇的開荒令、稅改令這麼受人擁護的原因,也是你這麼快崛起的根本所在。但是,畢竟土地的總量是有限的,隨著天下人口的快速增長,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土地進行無節制的開荒,所以問題的根本還是要回到現有的土地上來,可以說如果不能徹底解決掉豪門世家專權擁有土地這個問題,開荒令等新政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延緩矛盾爆發的時間而已。

這就是龐德公信中所寫他所擔心的內憂!!!

這難道是要讓自己開展土地改革,將豪門世家的土地分發給普通百姓?難道師傅龐德公是一個王莽的支持者?因為韓宇可以百分百確定,龐德公肯定不是一個和自己一樣的穿越者,所以不可能知道後世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那麼韓宇猜想肯定是幾百年前王莽新政時期曾經實行過的土地改革“井田制”給了龐德公深刻的影響。

其實,在入主荊州之後,韓宇就不是沒想過實行土地改革,但是那時候自己勢力不強,還只是一州之主,想想強如兩百年前的王莽,已經身為一國之君,轟轟烈烈開展的“土地改革”,最後還不是一開始就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強烈反對,甚至起兵造反。所以韓宇對於土地改革一直採取能不碰就不碰的謹慎態度。

王莽的“土地改革”是將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即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制,私人不得買賣。標準是比如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畝;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過九百畝者,須將多出部分分給宗族鄰里;原來沒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

韓宇對於王莽的“土地改革”的看法是:目標雖然美好,政策落後過時,方法簡單粗暴,結果反受其害!

土地國家所有制,只要是個現代人,都知道這個土地制度的優越性,所以王莽採取這個土地制度,加上後世出土的“遊標卡尺”等類似於現代才出現的文物,所以王莽往往被冠以穿越者的名頭。從主觀上,王莽看到了農民失去土地是由於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而土地兼併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土地買賣。因此,規定土地國有,不準私人買賣土地,便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被丟擲土地的現象,所以王莽的目的是美好的。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王莽的“土地改革”仿照周朝的陳舊制度,嚴重不符合當時的政治情況,周朝那時採取分封制,而秦漢以來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王莽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再使用近千年之前的制度豈能不落後。

還有,井田制的實行簡單粗暴,一點也不符合實際情況。第一,周朝時期國家疆域和漢新時期的領土不可同日而語。同樣,漢新時期的國家人口豈是周朝時期的國家人口可以比擬的,再以井田制所規定的一刀切肯定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第二,西漢後期,朝廷的賦稅勞役日益嚴重,統治階級“多畜奴婢,田宅無限”,奢侈揮霍,弄得民窮國虛,土地兼併和奴婢、流民的數量惡性**,成為當時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可王莽一上臺,直接利用“土地改革”向下面的統制階級開刀,硬性規定那些豪門世家吐出那些命根子似的土地,卻沒有給予一定的利益加以安撫,怎麼不使那些有錢有權有奴隸的豪門世家起兵造反。

可笑的是,王莽不但得罪了統治階級,在被統治壓迫的百姓那裡也沒討到好。原因是王莽規定奴隸為私屬,不能買賣。王莽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老百姓為什麼成為

《中海寰宇天下怎麼樣》 第358章 龐德公的擔憂(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