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0多年前,成都女孩孫瑞從美術學院畢業回到家鄉。學習服裝設計的她,選擇在從小生長的府南河邊建起了自己的服裝工作室。對於孫瑞甚至她的父輩來說;河流的清新和古舊彷彿就在昨天。
孫瑞:河特別大,特別清,河水特別猛。住在府南河邊上,我們去游泳,還去捉魚,捉小蝦,那個時候特別好玩。
孫瑞回到家鄉的第七年,在她的工作室旁,一座橫跨府南河的古橋將被重修。孫瑞成為10餘萬城市遷居者中的一員,在這一切的背後,成都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河流及城市改造工程已經開始。
孫瑞:看見那個挖土機就開過來了,我們當時還沒有完全搬完,挖土機已經在挖旁邊的房子,看到這些心裡邊還是很難受,有一種傷感的情緒在裡頭。因為,一是對河邊有感情,二是對老樹有感情。
記載中,古城的歷史幾乎就是河流的歷史。在每一代成都人的個體生命中,清澈流淌的河水,南來北往的舟楫是伴隨他們一生的記憶。20世紀的最後幾年,河流開始被淤塞、汙染,這是一代成都人記憶中的兩種河流。以治理府南河為主題的城市工程,開始於1995年,除了重拾記憶,成都人還希望發現一個新的自然之都。
孫瑞:我喜歡紅砂村,非常漂亮,你帶他去過沒有?紅砂村。後面的這古橋叫安順橋,現在把它重新翻修了,成了我們成都有名的廊橋。這個廊橋背後還有一座,也是很古老的一座橋,叫九眼橋,也是很有名的。前面那邊有座青石橋,也是很古老的,還有駟馬橋呀,臥龍橋呀。
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這樣描述府南河上這座名叫“安順”的大橋:“河水從不同的方向圍繞和穿過這座城,橫跨其中一條河上的橋,橋面上排列著工整的房間和店子,經營各種生意……”
第九集 水潤錦官城(2)
根據記載,古時的成都城內,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最繁盛的交易物是一種被稱為“蜀錦”的絲織品。因為發達的織錦業,成都又被稱為“錦官城”,而這種彩錦只能用河中的清水才能漂洗出來。所以,南河又曾被稱為錦江。許多年前,乘船穿梭於河中的人們,看到的是滿城清流中漂洗彩錦的織女。
孫瑞:我比較喜歡一種飄逸流動的感覺,就像我們府南河的水一樣;輕柔而平緩,所以我在設計上比較喜歡用絲綢、雪紡一類的面料。像杜甫的詩裡面寫的那樣,在浣花溪裡漂洗紗呀、棉呀,一種很美、很遙遠的東西,每次在我的記憶中,我就喜歡把這些東西表現出來。
在成都人的印象中,他們傳統的城市是在府南河的清流中迅速時尚起來的,奇蹟彷彿發生在一夜之間。
1000多年前的成都,城牆上遍種芙蓉。今天,沿著府南河;是一條17千米長的綠色走廊。傳說中的“伊甸園”,現在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於生態的現代城市之一。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歷史的聲音仍在迴響。
在成都,茶館也許是最能體現傳統韻味的地方。男女老少聚在這裡喝茶閒聊,談天說地,這就像為河流舉行的一種儀式。20世紀50年代,因為河水的清冽,成都人總是直接用它泡茶。這是來自岷山中的冰雪之水,它來到成都的過程,也是人與自然從抗爭到親和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講,一碗清茶,包含了成都所有的生命顏色和時間痕跡。
據考證,成都人喝茶的歷史始於戰國時期,閒情逸致,古往今來。
宋仲文(成都市民):我也是隨感而發,生活就是這樣。
宋仲文:我叫宋仲文。
遊客:哎,久聞大名,老早就聽說了。
宋仲文:如果您有詩也拿來發,大家來把這個文化氛圍烘托一下。
除了招呼前來喝茶的遊客和街坊,宋仲文每天要做的事主要是用詩話的方式,講述成都的歷史和呼籲寬巷子的保護,他是古街有名的民間詩人。
宋仲文最早寫詩的動因,來自於他所生活的古老街巷,以及對當中一切事物的眷戀。
宋仲文:我最早寫詩的時候,是用我們過春節的春聯來表示。這一寫呢就有人來看,就觸動了我的詩歌的靈魂,我就不得不拿起筆開始寫。我第一首詩是2004年2月8號寫的,我這首詩的名字叫“歷史的背面”。實際上我就是懷念那個小橋流水,我們的成都文化,我們的人文環境,乃至我們的水環境都是非常悠遠的。
宋仲文:還沒洗完?
宋仲文的妻子:沒有,這麼多。
宋仲文:如果太疲倦,一會兒我來洗,這會兒客人才走了。
《再說長江江湖武漢》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