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章 府兵 (第1/3頁)

八月寒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府兵制,在唐初的作用幾乎不可取代,與當時的形勢完全契合,為之後唐朝軍隊橫掃西域,擊敗突厥奠定了基礎。

大唐建國之後,特別是在平定了薛舉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人之後,大唐剩下的對手也僅有樂壽的羅藝和夏州的梁師。

而此時,大唐真正的敵人則是變成了大唐周圍的遊牧民族,其中以突厥為主最為難纏,這些遊牧民族的優勢便是以戰養兵,生產工具便是戰鬥工具,拿起鋤頭就能幹仗。

可府兵制的出現,則極大的緩解了大唐的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遊牧民族的這些優勢。

其實府兵就是世兵,是大唐的職業軍人,他們與漢代的農民軍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可以說都是大唐開國的骨幹力量,會接受嚴苛的訓練,已達到上陣即可殺敵的能力。

大唐施行的是均田制,凡男女出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男子也是二十起開始服役,直到六十歲才免役,也就是達到二十歲才有成為府兵的資格。

不過這府兵也不是誰都能當的,大唐農民按貧富等級分為九等,六等以上才有成為府兵的資格,而且還是三丁選一丁,因此在大唐要想成為府兵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與現代考公務員差不了多少。

如今的大唐,在全國設立了500多個車騎府,由東宮六率和十六衛分領,貞觀時變成了十二衛。

其中車騎府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800人,最高行政長官就是車騎督尉,其餘分為別將,長史,兵曹參軍,校尉,旅帥等。

步兵校尉在車騎府主要負責帶兵,麾下大概300人,算起來是個很大的職位了,幾乎整個車騎府的步兵都歸其所掌管。

這些府兵的職責一般就是輪流戍衛守地,每年一次的宿衛京師,閒暇時接受一些正規的軍事訓練,如果沒有戰事發生,平時就與普通農民沒什麼區別。

唐初行政劃分比較簡單,由上至下劃分為州、縣、鄉、裡、村、保、鄰。四家一鄰,五鄰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鄉,一自然村為一村,村與裡基本相同,大概30~40戶人口,其中設一村政。

張家村就是一個自然村,而這自然村往往就是一個或多個家族的居住地,名字也多沿用這個家族的姓氏來命名。

不過由於隨末的動亂,如今的張家村基本已經面目全非,其中大部分的張姓人死的死、走的走,幾乎已經所剩無幾。

張家村地理環境優越,這幾年風調雨順,因此在清河縣算是大村,人口不少有800多人,其中府兵55人,統一由清河縣車騎府管轄。

孫嫂的冷淘店位於張家村東頭,那裡應該算得上張家村的商業區了,有些類似於集市,到處房屋林立,周遭還建有兩三棟二層高的小樓,其中多數為酒樓。

仔細去看可以發現,張家村的建設的確算很繁華的了,面積不大的集市裡,酒樓、醫官、布店、糧店等居民配套設施一應具全,村民基本在村中便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東西,而無須趕進鄉里或者縣城。

“小兄弟,那個就是孫嫂的店面,怎麼樣還不錯吧。”

楊蕭順著張嫂所指的方向望去,見到一間面積不小的店面,店面應該是剛剛翻新過,木材還很新,沒有老舊的痕跡,門上掛著一塊木質的牌匾,牌匾上寫著“孫家食鋪”。

此時店門前聚集了很多人,都是一些身穿粗布麻衣的男子,歲數參差不齊,大的四五十,小的也就二十剛出頭的樣子。

身子都是或蹲或靠的依在孫嫂店面的木牆邊,有的甚至席地而坐,各自交談著,時而傳出一陣爽朗的笑聲,很是灑脫,毫無拘束。

“這就是大唐的府兵?”

楊蕭有些驚訝,在他看來這些人的這些姿態與現代的地痞流氓都沒什麼兩樣,只是手上和口中差根香菸而已。

張嫂卻是習以為常,在她眼中早已司空見慣。

“嗯,孫嫂的店小裝不下這麼多人,每次都是分兩三次分開吃的。”

楊蕭點了點頭,這種流水席其實在現代也一直存在,不過大多都在農村。

在農村街裡相親多,遇到紅白喜事大多會宴請百人甚至更多,因此在家中院子的席位自不夠用,所以也會採取分撥的方法。

“張嫂來了。”

“哎。”

“張嫂真是越來越水靈了,這臉蛋都嫩出水來了。”

“滾你個二驢子,嘴裡沒一句好話。”

“張

《大唐之神棍系統》 第三章 府兵(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