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78部分 (第1/4頁)

一米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浮橋在中國運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文王時期。 《詩經。大雅。大明》記載:“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便是描述當年周文王為了迎親,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橋。不過,浮橋的架設速度,通常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這是曹操目前所不能拖延的起的。而逢紀經過仔細的考慮,提出了一個“一日浮橋”計劃。

根據仔細計算,逢紀計劃打造四條百丈長的鐵索,用於對浮橋的固定。而後,再事先準備好只能容納兩三人的小舟百條,兩丈長、半尺寬的木板一千塊,用於浮橋的鋪設。

此時,黃河春汛已過,卻還沒有進入夏訊。正是一年中水位最低的日子。在兩岸最狹窄處,河面的寬度也就百丈左右。只要行動夠快,先將鐵索兩兩接好。用小舟送到河對岸固定下來,再將加工過的小舟快速勾住鐵索,然後釘上木板,就成了一條臨時浮橋。

雖然這樣造出來的浮橋不能持久,但對曹操軍來說,只要能夠支撐大軍來回渡河兩趟,也便夠了。

完成這條浮橋。其實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不能有敵人水軍的干擾。好在以黃河下游的水文狀況,容納不了大船行動。如果光是對上那些最多不過乘坐數十人的走舸。則一陣弓箭過去,敵人也就不敢靠近了。

曹操和他的謀士們仔細審查了逢紀的計策,發現可行性非常高,終於下定決心。執行這個計策。為此。曹操立刻讓軍中工匠準備製造浮橋所需的材料,還派人到黃河下游己方佔領區去收集小舟。

這個計劃的要領,便在一個“快”字上。只要曹操的動作夠快,張狂幾乎就沒有阻止他的機會。

好,經過十天的精心策劃,趕在雨季來臨的前一天,曹操終於發動了奇襲黎陽的進攻。

八千準備停當的兗州精銳大軍,從白馬城東側迂迴一百里。來到黃河岸邊。按照事先的規劃,曹軍搭建浮橋的工作進行的極為順利。就在第一場夏雨落下的同時。曹操一馬當先,踏上了剛剛趕修完畢的臨時浮橋。

好在夏季的第一場雨並不算大,持續時間也不長。渡過黃河之後,曹操不顧衣甲都被淋溼,指揮部下強行軍,直撲黎陽屯糧地。他很清楚,若是再下一場雨,幾日之後,黃河就會漲水。那座臨時搭建起來的浮橋,也許不用等敵人來拆,自己就先被黃河水給沖垮了。

所以,這一仗,是在與時間賽跑!

趙國所屬的黎陽城中,守城者是個名聲不大的年輕將領,姓孫,名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事實上,如果黎陽城的守將是個聲名赫赫的大將,例如於禁、關羽等,曹操還真的未必敢來截糧。

至於孫禮?

誰知道他是哪根蔥?

當然,曹操也不會因為孫禮籍籍無名,就由此小看了他。天下人都知道,張狂以善於識人,能夠點化武將而著稱。孫禮能夠被張狂任命為督糧官,顯然不是尋常人物。但是,無論如何,一個無名的孫禮,總比不上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將有威懾力。

但是,孫禮真的是個好對付的嗎?

張狂點化孫禮之後,驚訝的發現孫禮的武力,居然不在殷罡之下。就算對上“萬人敵”,孫禮怕是也能堅持個一二十回合。

而且,曹操不知道的是,除了孫禮作為黎陽的守將之外,張狂還為黎陽配備了一員副將。這員副將在歷史上也是大大有名,曾經挫敗過擁有優勢兵力的諸葛亮的攻勢,守衛陳倉城池不落。

那位副將,便是防禦高手郝昭。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今年不過二十一歲,比孫禮小一歲。《三國志》記載,在228年,郝昭守衛陳倉,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被迫退軍。魏明帝因此封其為列侯。

張狂對郝昭的印象,比對孫禮還要深一些。因此,在前年的武舉考生名單裡看到這兩人以後,他便對兩人使用了點化之術,將兩人提拔到親衛軍中。

而兩人在親衛中的表現也相當不俗,多次考核中,兩人都獲得了遠超同僚的優秀成績。張狂心中大為滿意之下,很快又將兩人下放到軍中,從佰長幹起。二人上頭有人,自身才幹有頗佳,一路升遷極快,在張狂今年出兵南下前,居然成為軍中最年輕的仟長。假以時日,說不定二人又會成為最年輕的校尉。

正是因為知道孫禮和郝昭的本事,張狂才會放心的將督糧的重任交給二人。而二人感念於張狂的提拔和信任,一心要將差事辦好。就算敵人都在黃河對岸,孫禮依然堅持將斥候放到二十五里以外的範圍去。因此,曹操的快速進軍沒能達成奇襲的效果,遠

《黃巾起義電視劇》 第27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