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頁)
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冀州富庶,卻也經不起似袁紹這樣的折騰,如今的冀州可以說是元氣大傷,此時能夠出兵幽州,全靠袁家幾世積累下的財富支撐,即便是如此,袁紹也只湊足了眼下這十五萬大軍需要耗費的糧草,而那些被他徵召而來的民夫,袁紹只是儘量讓他們不至餓死罷了,數量雖多,所需要耗費的糧食卻反而沒有多少。
地處中原,冀州與豫州相像,兩地皆是四戰之地,不過徐州的陶謙乃一副老好人的模樣,對四世三公的袁家諱忌莫深,袁紹不去打他就是好的,陶謙根本不敢對青州出手,反倒是之交好友曹操,讓他心中忌諱不。
曹操稱臣,確實將袁紹心中的疑慮打消不少,不過如同曹操瞭解袁紹一樣,袁紹對曹操也很是瞭解,再加上田豐、沮授不斷在他耳邊訴說曹操的野心,本就耳根軟的他心中早就將曹操提防上了,而這次讓他敢放心攻略幽州的原因就是兗州大旱。
自去歲年底開始,兗州境內就未見絲毫雨雪,一開始還好些,因為境內河流縱橫,不少天地都能夠灌溉的到,只是隨著乾旱日久河水斷流,眼看著已經要到收穫的時候,兗州的大地上,田地裡面卻幾乎顆粒無收。
其實,這場大旱並不只有兗州才有,從年底開始,天下各州的降水就急遽下降,只是兗州這裡的情況更加嚴重罷了。放眼望去,遍地都是因為乾旱而龜裂開的土地,大批大批的百姓落難逃往他處,往往數百上千裡的範圍內,人跡近乎絕跡,單只是難民的安置,就將董卓及其麾下的眾人忙的暈頭轉向,此時哪裡還顧得上袁紹如何動作?
正所謂“天與不取,必遭其禍”,如今的情勢,卻是對袁紹最為有利的。
幽州危急,可惜此刻公孫瓚、劉虞兩人絲毫不知,公孫瓚進攻繁峙正急,劉虞這邊也沒有消停了,不過與因為郭嘉藏拙而大發神威的公孫瓚不同,在華雄等人帶著大軍趕到後,面對著人數絲毫不比自己人少的董卓軍,在經過一段不短時間的對峙拼殺後,原本作為進攻一方的劉虞只能無奈的龜縮成一團。
只是,無論是華雄還是張繡,兩人一人戰意十足,一人急於立功,碰頭之下一拍即合,留下張濟坐鎮中軍後,兩人則親自帶人上去衝鋒陷陣。劉虞所統計程車卒是早年他在公孫瓚這個威脅下招募訓練而成的精銳,即便是兩人武藝不凡,在這種數萬人的戰場上卻並沒有多少的優勢,戰事僵持,一連數天的時間,除了彼此消磨掉不少士卒外,並沒有能取得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與他們這裡相差不大,遠在數千裡之外西河也陷入在對峙之中,自河津渡河,將沿路司州所屬的城池劫掠乾淨後北上至此的匈奴與羌人聯軍終於浩浩蕩蕩姍姍趕至,不過因為匈奴與羌人等忙著劫掠,在他們距離西河很遠的地方,早已得知訊息的西河軍便將大部分百姓遷回城內安置起來,安置不下的,也被他們陸續派人送去了晉陽等地。
防守收縮,士卒被集中起來不說,沒有了周邊百姓的存在,等於是將匈奴與羌人的“外援”斬斷,本就是打到哪裡吃到哪裡的他們,在接連十數天時間的進攻不下後,匈奴人與羌人頓時開始面臨著食物短缺的情況。
原來,這許多年間,匈奴人與羌人雖然佔據下農業發達的河套地區,可是他們卻不擅農耕,是以每年所得的糧食根本沒有多少,雖然說較鮮卑人而言生活安定了許多,卻也沒有好到哪裡,早在動兵之初,除了準備下沒有多少天的糧食外,從袁紹那裡打劫來的糧食全部被他們留在了部落,這才有了他們進入司州後四處劫掠的事情。
不過,日子雖然難捱,匈奴人與羌人的處境卻要比走出大山的黑山賊要好上不知多少。
連綿的太行山中,林林總總生活著不下兩百萬老弱婦孺,往日裡的日子雖然過得苦了些,卻還勉強能夠過得去,可惜趕上這次大旱,山中的水源本就稀少,能夠供人飲用已然十分勉強,又哪裡有多餘的水用來灌溉?
夏收無望,所有人頓時都陷入到絕望之中,張燕無法,只得接受了袁紹提出來的條件,而後帶著十萬黑山賊精銳走出大山,緩步向著晉陽逼近,只不過賊就是賊,他們所謂的精銳,在與黃忠接戰之初,就被杜畿用計斬殺去三分之一。
隨即,黑山賊在面對黃忠時打與不打生出了嫌隙,張燕重信,欲要再從山中調派人手過來,以完成與袁紹達成的交易,可是隊伍中其他的頭領卻不這麼看,在他們看來,糧食已然到手,能夠繼續活下去就行,至於說守信不守,一開始袁紹又沒有對他們安什麼好心,他們又何必死守那答應的事?
張燕雖然不俗,然而太行山中的黑山賊頭目眾多,
《三國之成為董卓》 第13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