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十三.解題 (第1/2頁)

蓮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秒記住♂.{一^六,八^看,書^首^發}♂手機使用者輸入地址:♂m♂.♂♂♂♂.♂co3

詹知確在唐華道,他若回春秋山,此為必經之路。

.而唐華道內,客棧皆與周稽有所往來,故而詹知一舉一動,皆於周稽目下。

這不,他說片刻,就是片刻。

茶水尚溫,便將詹知請了過來。

詹知半躬身,“見過李公子,柳公子,還有這位”

“張帥。”

“哦,張公子。”

“行了,我們相識已久,不必講客套話。李小兄弟正研讀遊仙詩,你可幫上一幫。”

“遊仙詩”詹知笑意更甚,“說來慚愧,我自詡飽讀詩書,卻於解謎一行一竅不通。怕是幫不上什麼。”

話雖如此,詹知卻行至桌前,問道,“李公子所問為何”

周稽輕哼一聲,對其秉性甚知。

李銘又一次劃出長河,“此線所過之處,可有桃源異聞。”

詹知略一思忖,點在一處,“線上沒有。邊上倒有一處。此地名溪,袁登祥故鄉。袁登祥乃祁儒朝宰相,曾作詩一首。稱其故居為山中桃源。”

李銘聽得直搖頭,“既為宰相,必然不是了。我想要民間傳言,身份越低越好。

.”

“李公子可得失望了。”詹知道,“唯有身世顯赫之人才可讀書識字。桃源本為詩中意境,乃虛構之所,實為避世之意。山野村夫只認桃園,不識桃源。又怎會有桃源異聞,怕皆為神鬼之說與那桃花仙吧。”

“焚天海指實地,桃源卻為虛處”

“李公子有何事不明”

李銘先指東海,“相傳諶言帝焚燬於東海,遊仙詩又自其而來,我便先將焚天海看作東海。”

隨後,他又指著西部雪山。“焚天海為下半句,上半句卻道接天泉。你們因詩從遊仙,故而認為接天泉乃不老泉,可如果捨棄遊仙之說,只作詩歌來觀。豈非與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有異曲同工之處所謂接天泉不過誇張說法,實則指地勢落差。泉水自天上來,實為雪山雪水融化,自高山流下。我認為,遊仙詩第二句,便指自東海至西山之間。再看擲杯動作,是否與河水由高至低,匯入東海極為相似”

其餘人一片思索,詹知點頭道,“有理。李公子方說桃源,可由第五句乞兒覓得桃源處,桃源處下雞鴨棚所發”

“正是。

.其他幾句,卻是過於寬泛,不知所云。”

“寬泛是有幾句意味不明。不過在我看來,還算環環相扣。”

“嗯”李銘不通詩歌,露出疑惑之色。

詹知侃侃而談,“公子可知,寫詩亦有三層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詹知微微一怔,周稽已與柳明下起棋來。張帥則背靠木欄,一動不動。

“公子好文采,不過卻與寫詩三重境無甚關係。寫詩第一境乃入門境,講究平仄押韻、對立工整。第二境為登天境,用詞華麗,內容匱乏,看似精妙,實為空洞。其內多無思想,堆砌典故。第三境為歸墟境,至此境界即返璞歸真,以情寫詩,情至詩出。遊仙一詩,看似寬泛,卻時刻圍繞帝王、百姓、山河。讀之可通遊仙傳內百姓疾苦。”

“你看,這句帝王舉手摘星辰”詹知提筆寫下,“人又怎摘得星辰,故為隱喻,意指帝王坐擁天下,可任意妄為。”

“再看此句,乞兒覓得桃源處。雖言乞兒,可諶言帝在位時期,天下除去官僚豪紳,只剩乞兒,並無平民。此句便意指百姓渴望安居樂業之所,期盼皇帝讓位。而後幾句,便是用青樓妓女,新老更替,代指朝代更替。最後唇紅珠霞金縷衣,觀者遙問天女名。即為戰事已了,天下太平。”

詹知又感嘆,“當時諶言帝以其反詩,倒也並非無憑無據。”

“詹兄,你認為遊仙詩乃諷今之詩,我卻不然。”

“公子有何高見”

“世人皆知仙不老,仙人酒醉憐君老。你忘了此句。如若作詩之人妄圖諷今,何故編造個不老泉。去掉前三句為何不可”

“可能他身份特殊,不便直言。需以遊仙自稱。”

“這也不通。若他有心,隨遊仙傳裡所述,憐百姓苦更為合理。何故寫道憐君老”李銘道,“詹兄方才所言,乃由後往前推論。可一般人看

《與世隔絕的工作》 十三.解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