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5部分 (第1/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紡宰鬩雜Ω叮�脅恢劣諞蘊��侄味願丁9賾詿聳攏�饉肩裼刑趵砬宄�謀韁ぃ�曬┎慰跡�

“1946年1月13日第五軍奉命由昆明開往南京,徒步十數天經貴陽、長沙、岳陽,直到武昌才搭船往南京(3月初到達),中間在岳陽整訓兩星期。聞一多不是死在三十五年七月,他是死在三十五年元月,我們部隊剛離開昆明,在貴陽時知道聞一多死,而李公樸則死在關麟徵任內,當時我們還在昆明,而聞一多則死在霍揆彰任內。我們和陳毅、粟裕的遭遇是在三十五年五月。聞一多的死期記不太清楚,但李公樸的死期記得較清楚,當時人家都談關麟徵把‘黑名單’移交給霍揆彰執行的。第五師離開昆明時,在霍揆彰任內,我們還有一師(二○○師)留駐昆明,因為當時昆明情勢還不穩。聞一多死絕不在七月,因為那時我們部隊在貴陽時接到訊息的。在貴陽街上當時還看到日本軍隊碰到我們滿街行禮,部隊3月中旬到達南京浦鎮,我們的任務是衛戍南京。”(吳思珩《昆明*退思錄》)

吳先生此處記憶有誤,聞一多確實是1946年7月15日遇刺。而非當年元月。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抗戰烽火的澆鑄之三(8)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時,第五軍駐紮在昆明,當時軍長邱清泉。抗戰勝利伊始,中樞改組雲南省政府,邱先生奉命策劃執行,機智過人,兵不血刃,而將掌握雲南政權18年,表面服從中央,實際上把擁兵自重的龍雲解職,一夜之間,不動聲色,即將龍雲部隊武裝解除,5日之內,龍雲政權交出,順利達成使命。

傳統文化的底蘊培植

邱清泉1902年生於浙江溫州一個耕讀人家,8歲入私塾,誦讀經史,14歲入高等學堂,中文水平已窺門徑。課餘廣泛涉獵經典,並用硃筆圈點眉批,以培養自己“盡忠國家,熱愛民族的基本思想”。1922年考入上海社會大學,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1934年國民政府選派一批青年軍官到德國深造,邱清泉以考試第一名的資格,入柏林陸軍大學。1937 年5月回國,任教導大隊參謀長,旋即參加南京保衛戰。

他年輕時就學於文風甚盛之浙江省立第十中學,畢業後做了年餘家庭教師,其間苦修經書典籍,積資赴滬就讀上海大學,奠立深厚之國學基礎。

邱國賢《懷念先父清泉公》談到,1937年邱清泉從德國返鄉,清明祭祖,帶著7歲的邱國賢乘船至30華里外的前河鄉掃墓,小船在景色宜人的河道中游弋,他一路眺望兩岸原野,似有無限眷戀,途中他取出一本《古文觀止》,翻開《孟子》中的梁惠王篇,對國賢解說文意,他講時引經據典,趣味極濃,7歲的小孩亦聽得津津有味,講解完畢,船亦到岸,這是他第一次給他的公子慈祥親切的感受。

1941年春,邱國賢輾轉至重慶與父親相見,當時邱清泉正經數次艱險戰役後在陪都整訓部隊。相見後,他詢問了國賢求學的經過,把小孩帶至他的書房,指著一大堆德文書籍說:“你以後應當學讀德文,你看這麼多的外文書無人讀不是太可惜嗎?”國賢深知這些書都是父親在德國時苦研的典籍,希望有人能繼承他的學術研究。可惜他因事忙無法教,而國賢往後亦無緣專修德文。邱國賢回憶說:“我在重慶讀高中,父親時常翻看我的作文,在文理通順且能達意時,他總是予以讚美。我好象棋,棋力不差,有時與同鄉或他的部屬下棋,總是替我加油誇獎,意志高昂,可惜我同他經常相處的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三十二年秋,我就學於西南聯大先修班,時父親接掌陸軍第五軍,駐防昆明,常于軍務倥傯之餘,為我講解課業,有時每至深夜。他的精力過人,興之所至,往往不知天之將曉。我的天資不敏,要講亦不知其所以然,但他從不因此責我,他曾說了一段令我難忘的話。他說,社會大致是公平的,不過有些人天賦高,少年得志;有些人毅力強,大器晚成;後者的成就往往更顯得偉大。”

國學的底子,加深了他性格中務實、爽朗、直接、講義氣等成分。性格剛正,意志堅定,頗有傳統士大夫的遺風。邱先生謀國之誠,識見之遠,足堪帶兵將領之借鑑與參考。他的文學作品也保有不磨的價值。

滇西反攻作戰返回昆明途中大有感慨,賦詩以見志:萬里雲山北望頻,南天立馬一勞人;邑多衰落傷農圃,路有飢寒恥重臣。生意哀憐驅羸馬,道心消逝伴朱輪。煙村殘野夕陽處,枉自風光畫樣新。

《征途過鄆城》:千里入荒城,又是匆匆別;宅第盡廢墟,道路人蹤絕;鳥雀繞枝頭,蛇鼠出野

《烽火戰國軍師裝備》 第3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